我第一次真实地感受到阶级差异是在考研期间,这种差异不仅仅是财富层面,更多的是知识层面和眼界层面。
后来听了《格调》这本书,才恍然大悟,原来造成阶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文化。
01
以前觉得阶级差异就是金钱上的差距。小时候,我特别羡慕有钱人家的女孩子,我多希望自己也能像她们一样拥有公主般的生活,有爸妈宠、有漂亮的裙子、有吃不完的零食……
我常常感到自卑,不敢和富人家孩子交往,她们的光鲜亮丽会把我的平庸和无知映衬得体无完肤。我当时不懂阶级差异是什么,但我的脑海里却埋下一颗种子:财富将人们划分成不同的等级。
这一想法的改变源于考研期间认识的一个研友。她不仅是他们班的学霸,而且是学院的风云人物,老师们都喜欢她、爱戴她。
她学习好毋庸置疑,社交能力强,有涵养,诗词笔墨,吹葫芦丝、吹笛子……她接触面广,与她交流我常常接不上她的话,总感到自己知识不够用,只能笑笑回应,或者和她聊聊些家常。
我第一次这么明显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因为知识上的差异造成了文化鸿沟,这种鸿沟就是所谓的阶级差异吧。
小时候,父母总是现身说法告诫我们要好好读书,才能摆脱当下的困境。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也没有明白这其中的道理,跨越文化差异造成的阶级与阶级之间的鸿沟,这才是读书的原因所在吧。
02
我经常被身边的朋友质问,“你看你读这么多书,都变傻了”。他们认为读这么多书没用,可能觉得出了社会,工资也不见得高吧。我内心很抵触这种看法,但我不会反抗,认知上不同,只能选择沉默。
认为读书无用论的人,大多是以金钱论成功吧,定义人生价值的尺度不同,也就没有孰是孰非。可钱乃身外之物,即便你有再多的钱,若是无法驾驭,迟早也会分文不剩。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少钱,而是你怎么赚钱以及怎么花钱,这是一种智慧。
股神巴菲特的人生建议是,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巴菲特不是一夜暴富,他的财富是慢慢积累起来的,背后是知识的复利和时间的复利。巴菲特坚持阅读,每天阅读五六个小时,若没有智慧,他又怎会发现投资上的“滚雪球理念”。不管是大脑还是身体,“如果你投资自己,谁都夺不走这份资产”。
我坚持以智慧的获得来衡量人生的意义,不纠结于人们的偏见,我更相信有智慧的人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更富足。
03
我越来越发现有知识内涵的人,其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会较高。
一直觉得,我的研友作为一个理工科的学霸,又经常在实验室混,应该不会在乎“美”吧。她平时不会像女孩子那样捯饬自己,不化妆,穿着也很朴素,这些表象造成了我对她的误解。
一次逛街回来,她斩获了各种大包小包,花了不少钱。我很惊讶,而她给出的观点是“只要在我的能力范围内,我愿意花多一点钱买我喜欢的东西”。我发现她更注重品质要求,而不是金钱本身。
我再一次刷新了对她的认识,她也会买漂亮的裙子、好看的衣服、精致的高跟鞋,她也可以很女生,自信而美丽,带有一股女性美的傲气。
我自认为自己的衣着打扮还可以,但其实都是一些劣质品的堆砌。我逛地摊铺,买便宜化妆品,可买回来后,很多都不喜欢,一味地追求数量,华而不实。
我承认这或多或少和家境有关,排开这一点,这其实也是一种认知差异。有远见的人仅仅是在购物上也能体现出他的智慧,宁愿花同样的钱买高品质的东西,也不会花一样的钱买大量的劣质品。
听起来似乎有点物质,其实不然,追求品质不是说追求奢侈品,而是追求物质和精神的平衡。
阶级差异不是财富差距,而是文化差距。无论处在哪个人生阶段,永远不要忘记投资自己、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有智慧的人生才是更高配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