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如作者所说这是一部实用性书,陆陆续续地看完了,实属一本详尽的提升阅读理解力的指南。下面做一个内容的梳理:
书中主要讲了四个阅读层次,对应三种阅读目的。分别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以满足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娱乐、获取资讯和提升理解力的阅读目的。要求我们做一个主动的阅读者,更有增益。
基础阅读中,我们主要的阅读阻力来自对文字的不解。如外国读本和专业术语的困扰。大多数能识字,摆脱文盲状态的人就可以做到基础阅读,进而理解整个句子、段落在说什么?故基础阅读又称入门级阅读,是小学生应有的水平,可速读。
检视阅读中,需要有系统地略读和粗读。虽然无法掌握全部要点,但也是有限时间内,最好的阅读。其在基础阅读的前提下,快速浏览以获取书的大概轮廓。对“这本书在谈什么?(表层)这本书结构如何?这本书有哪些部分?是哪类书?”这几个问题能做到心中有数。
检视阅读的具体方法如下:
(1)快速浏览书名页、序,注意副标题和其他相关说明及作者写书的角度。
(2)稍作暂停,归个类,联想一些相关书籍。
(3)研究目录页,大致了解一下书的基本框架,重视目录纲要。
(4)查阅索引,快速评估书中涵盖的议题范围,及提到的书籍种类和作者。
(5)找到重要词汇,解锁书中关键点,了解作者的意图、态度。
(6)从目录中找几个和主题密切相关的章节来看看。
(7)读一下出版者介绍。
(8)注意在文章开头或结尾出现的摘要说明。
(9)打开书,左翻翻,右翻翻,做跳跃式阅读。
(10)快速翻遍全书,留意主要论点,及主题的基本脉动。
(11)重视最后的两三页的内容。
(12)粗读遇到难读的书时,先不要中断, 从头到尾通读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也不停留,只注意能理解的部分。读第二遍时,对其的了解会更多一些,在那之前,须通读一遍。
这样一通下来,你就可以知道自己想不想读、是否值得做分析阅读,该书是对目前有用,还是价值平平,了解了文章梗概,这是本怎样的书,知道了是否有继续挖掘、继续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必要。
通篇阅读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阅读的困难。用检视阅读快速浏览,避免了浪费时间。速读,不是一味求快。不同阅读层次需要不同的阅读速度,不同的书需要不同的阅读速度,同一本书也需要不同的阅读速度。
有两种不好的阅读习惯:逗留和倒退。 未受训练的读者会在阅读一行字时,眼睛出现5、6次逗留。
倒退指,读过之后,视线回到了原点,或倒退到上一行。 对此,矫正阅读应运而生。由于脑部处理信息的速度惊人,远大于眼睛,可以接收一目十行的信息。故跟着脑部速读,而不是眼部,效率更高。
训练方法:大拇指、食指、中指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指针”,快速移动下去,眼睛跟着指针走,继续提升指针的速度,眼速也越来越快。
此时出现了理解的问题,速度提升了,理解力呢?专心能促进理解,但并不等于理解力。理解力是比回答书中问题更深一层的东西。没经过分析阅读,没法很好地理解一本书。在介绍分析阅读前,作者认为在阅读时需要以适当的顺序提出适当的问题,并尝试自己去解答。需要提出的4个基础问题:
(1) 这本书在谈什么?即主题是什么?
是如何依次分解出从属关键议题的?
(2)作者细说了什么?如何说的?
找出主要想法、声明和论点,获取作者想传达的特殊信息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须先了解书说了什么,理解了之后才可以做自己的判断
(4)与我何干?有什么意义?为什么有了解的必要?
给了启发。找出相关的、更深层次的含义或建议,获得更多启迪。
在阅读时好提问,并尝试自己去解答。同时笔不离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出言外之意的基础上,写下来。下面作者介绍了几种详细的做笔记的方法:
(1) 画底线。在重点字句下划线,强调重点。
(2)再划线。不要太长,可以在整段外做个记号,再强调一遍。
(3) 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记号。慎用,不超过20处。折页脚、夹书签来唤醒记忆。
(4)在空白处编号。对论点的重要陈述做个顺序编号,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对照书中其他地方出现的相关论点或冲突的地方,统一全书的论点。
(5)将关键词句圈起来,突出重点。
(6)在书页空白处做笔记。记下在阅读时的问题或答案
(7)简化复杂的论点。记下全书所有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
(8)利用好书的最后一页。做索引,将书中主要观点依次记下,在书前空白页记载自己的思想。
(9)写出全书大纲。梳理骨架结构
及依阅读层次而定的几种做结构笔记的方法
(1)检视阅读时,时间有限,做结构笔记。为整体框架笔记,不是内容或细节笔记。
(2)针对检视阅读要回答的三个问题做笔记,在目录页或书名页写下答案,方便后面做分析阅读。
(3)主题阅读中,做概念笔记。摘取各个书的主要概念。就某个单一主题,依次列出所有相关陈述和疑问 。
(4)情境讨论中做辩证笔记。
(5)培养阅读习惯,照着规则不断练习,达到熟能生巧。
分析阅读是种专注性阅读、咀嚼和消化一本书。是在无限时间里,最优质也最完整的阅读。分三个阶段,共十一种规则。
规则一,找出书的类型。知道在读或要读的是哪类书,越早知道越好。按书名信息可以做简单归类。但只知道书的分类是不够的,还要知道这类书到底在谈什么。方法如下:
(1)用检视阅读浏览一遍读书名、副标题、目录、序、摘要、索引、出版文案,接收书的信息。
(2)进行分类。.如虚构的小说类和传达知识的论说类,理论性和实用性。
规则二,用概括性的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1)简短地说出整本书的内容。如说得太多,表示尚未get到书的整体内容,只看到了多样的内容。
(2)虽然对同一本书,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但并不是天马行空的,要立足于书本身,遵从正确和真实的客观标准。
(3)注意一本书的整体性.找出书的骨架、结构与规划。如作者在前言中提供结构信息,可供参考,但不必依赖。
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篇章列出来。说明是按怎样的顺序组成整体框架的。
(1)拟大纲,将书中最重要的部分照秩序与关系列出来。
(2)弄明白全书共分为几个部分,依次谈了什么,各部分分别都有哪几个重点。
(3)进行自我训练,列出书中重要部分的纲要,说明是如何印证、发展全书主题的。
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
(1)弄明白主要问题是什么、次要问题是什么
(2)明白它们之间有怎样的逻辑关系
分析阅读第二阶段有四个阅读规则,如下:
规则五,找出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找出重要单字,确认单字在使用中的精确意义,通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那么,要如何达成共识?
(1)找出关键字.了解段意,准确找出关键字
(2)找出专用语和特殊词汇。注意作者强调的字和有理解难度的字
(3)找出字义.先判断该字是一个还是多重意义,如有多重意义,看看之间的关系如何。注意当下出现的是哪种字义,联系上下文找线索。用已理解的字义,来推敲暂不懂的字义
(4)理清句子与主旨、语言与思想的关系。一个字有多重含义,一种含义有多种表达,二者并非一对一的关系。单一的句子、有歧义的句子、复合句都能表达出不同的主旨,同一个主旨也可以用两个及以上不同的句子来表达。
(5)注意文字的排列顺序及彼此的关系。处理好有关词义、主旨、与论述思想要素的问题。
若文字、句子与段落是不透明、未解析的,就是沟通障碍而不是媒介,致使读了文字,却没有增长知识。
规则六,圈出书中最重要的句子,找到主旨。
(1)找出关键句.找到包含一个或多个主旨的句子。
(2)怀疑是智慧的开始。.如对一篇文章一个问题也提不出,就无法扩展自己现有的视野。
(3)找出组成关键句的文字来。由字扩展到句子或由句子注意到字词,在重要论述中的前提或结论中找到各个主旨。
(4)注意论述顺序。思想的演变转移,从某处开始,经过某处,到达某处。错误阅读方式,虽用不同速度读,只为感兴趣的句子而暂停,不为感到困惑的句子而暂停。
(5)找出主旨。找出每个句子在说什么。因为复杂的句子通常不止一个主旨,要分析出所有不同和相关的主旨,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规则七,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即找出论述。论述是先后有序含主旨的句子,是不限定文段长短的逻辑单位。所有的论述都包含一些声明。有归纳法和演绎法。
(1)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如若没有,需要自己去归纳总结构架出来。
(2)从文中各段去挑出重点句子,理清逻辑关系,组成论述。
(3)在书的空白处作编号标示重点句子,用一张纸,写下构成论述的所有主旨
(4)善于利用作者提供的摘要
(5)区分文句中假设部分和能被证实的部分,以及不证自明的部分
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
(1)找出作者书中想解决的主要问题,哪些解决了,哪些悬而未决。
(2)至此可以与作者辩论,表达自己的想法。
(3)适用于论说性作品,而非小说、戏剧、诗等文学作品。
分析阅读第三个阶段——公正评断一本书。
(1)阅读是种对话,遵守思维的礼节,做到有益沟通。
(2)读相关作品,按一定的顺序来读。
(3)在判断一本书之前需全面了解它,评价要超越理解的范畴。
了解后关于事实和方向的议题才值得讨论,是什么,该怎么做才值得讨论。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的立场才有意义。
(4)避免情绪化与偏见.
认为作者的知识有误、作者的推论不合逻辑,不足以让人信服、作者的分析不够完整都必须列出依据。
规则九,在说出同意、不同意、暂缓评论前,应是了解了。
(1)同意或不同意都要做判断的,结果可能对也可能不对。毫无理由就同意,还不清楚就反对,是愚蠢且无礼的;
(2)暂缓评论也是种评论方式,是种还未表达的立场,表明尚未被说服。
(3)真正理解,赞成或反对,都有参考价值。
规则十,避免争强好胜。
(1)当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表达,而不无礼辩驳或争论
(2)为了追求真理,有时要摧毁我们非常认同的一些事物,以获得真理为目标,而不是只为赢得辩论。
规则十一,化解争议。
(1)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做评断前,要找出根据凭证。
(2)知识没有绝对的,是可以被证否的。
(3)不死命对抗,固执己见到最后还是各自持有最初的观点,沟通无意义
(4)所有理性的人都有可能达成一致的意见
(5)区分正真的知识与个人观点及作者观点的不同之处,为自己的观点找出依据。
辅助阅读遵循的原则是在寻找外力帮助前,先完成一个人的阅读。尽量摆脱对外力的依赖。不建议一边阅读,一边查字典,也不建议读不懂时,去查看评论的文章,读完之后不懂,可寻找外力帮助。
导论与摘要的阅读原则是要聪明,要少用。作用很大,但并非都是对的,也是不完整的。过度依赖会限制人对一本书的理解。使用建议:
(1)内在阅读的基本规则(书本身)是阅读之前先看序和前言,而外在阅读的基本规则(导读等参考资料)是阅读完毕被问题困扰时再看。阅读后看导读是一种深化、补充,阅读前看就隶属于导读了。先读导读容易先入为主产生曲解,侧重评论家们提出的重点,忽视了其他重要的论点。
(2)适用于学者和评论家的导言、摘录、情节摘要。
(3)通读过全书,摘要能唤醒记忆
(4)自己做一份摘要,知道哪些议题和你的主题密切相关,有助于主题阅读。
(5)摘要不能代替真正的阅读,只是帮你了解需不需读这本书。
(6)不要太依赖外在阅读辅助。
使用建议:
(1)有一些想法,能对工具书问一个明确的问题。
(2)不能帮你摆脱你的茫然无知状态,不能代替思考。
(3)工具书都有针对性,知道自己问的是哪一类问题,知道哪类工具书能回答。
(4)对主要类型的工具书要有一个了解,知道该工具书能回答什么问题,不能回答什么问题。
主题阅读又称比较阅读,是就同一个主题阅读一系列相关书籍,列举这些书的相关之处,提出一个共通的主题,掌握针对同一主题相互补充与冲突的问题。不仅是文章中字里行间的比较,还须构架出可能这些书都没提到的主题分析。是种最主动、最花力气、也最有效益的阅读。可以单独使用的主题阅读,聪明的做法是与主题工具一起并用。具体方法如下:
前奏——简化书目,即用检视阅读来挑选要读的书。快速浏览、收集、筛选符合主题的书目。检视完开始主题阅读,而不是分析阅读。分析阅读是针对单个的书。
正题——主题阅读五个步骤
(一)找到相关章节。
(1)带着自己问题整体检视阅读一遍,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2)快速过一遍,找到主题相关章节;
(3)把阅读的第一批书与后来有关主题补充的书籍区别开来,先阅读一批书找到主题,再找一些书补充、丰富主题;
(4)聚焦主题,找出书中对主题研究有帮助的部分。
(二)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1)面对不同作者,不同的观点,由你建立共识。
(2)坚决拒绝任何一位作者的词汇,使用自己的语言而不用他们的语言;
(3)接受可能没有任何一位作者的词汇有用的事实;
(4)接受和某位作者有相同的词汇的巧合,有点麻烦,受该作者的影响更大,容易偏颇。
(5)建立一组自己的词汇,一组不偏不倚的主旨,囊括对主题相关的所有作者的理解。
(三)厘清问题
(1)列出清晰明了的问题,从不同作者那找答案。
(2)问题要以某种形式、某种秩序呈现,围绕主题思考。
(3)从大多数作者那找到答案,接受可能找不到答案的情况,视为该作者尚未作出清晰的回答,尝试找到其间接回答。
(4)要自我约束。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作者,不完全依赖作者的解答。
(四)界定议题。
通常一个问题会有多种回答,两位作者对同一个问题都达到同样的认知深度,而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回答,有价值,不常见。常常答案不同是来自各人的不同观点,来自对问题的不同认知,即认知深浅不一所致。
(1)找出不同意见间的关联,再对意见进行分类;
(2)理清争议,整理出相关议题。
(五)分析讨论
(1)找到的真理不是立足于任何一种主张,而是立足于合乎逻辑的讨论本身。
(2)尽量面面俱到,不持预先态度。
(3)避免细致入微的偏见持。
(4)辩证的客观态度,指出讨论中的主要议题。
(5)多参阅众位作者的原文,重读相关章节,照原文来引用他的观点或论述,避免对原文的曲解。
(6)运用主题工具书帮助你找到与主题相关的章节而不带偏见,完成启动阅读、建议阅读和指导阅读。
主题工具的优势:
1.给读者诠释相关章节所涉主题的一个指导。
2.帮助强化从不同作者那里收集而来的有关主题的各个章节的诠释论述。
3.主题阅读工具对同一个内容有不同的诠释。
4.学习用多种诠释技巧,挖掘作品丰富的内函。
最后,作者针对不同的书提出了不同的阅读方法。包括实用性书和想象文学,并细化到小说、戏剧诗,历史书、数学与科学、哲学书和社会科学类书的不同阅读方法,也附带了一份经典巨著推荐书单。
内容梳理并作了特别说明,这是份西方文化作品的书单,为此坦诚道比起东方文化,他们更了解西方文化。这是份可以从容接受的邀请,任何时候开始都可以。建议从最感兴趣的开始。详见如上图所示。
与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