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杂文随笔
教育孩子,父母总是很着急

教育孩子,父母总是很着急

作者: 一尘拾光 | 来源:发表于2020-03-20 13:42 被阅读0次

    对于未知的事,我们永远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就像父母关注子女成长,不知道孩子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我们总是很着急,到了近乎偏执而疯狂的地步。

    01

    我们会发现,孩子通常不会按照父母的指示行事:你说往东,他却往西,你说往北,他却往南,让父母头疼不已。

    通常你给他一部手机或者直接让他看电视,他才会安静下来,当然不排除有“别人家的孩子”这种情况。

    疫情期间,我深有感触,每个人都要待在家里,包括孩子。

    你会发现孩子格外调皮,吃饭不好好吃,学习不好好学,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家里“大闹天宫”。

    于是乎,父母会大动肝火,不排除声色俱厉、拳脚相加的情况。

    那么孩子就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屈服于父母的威严,要么变本加厉地调皮。

    不吃饭代表他不饿,不好好学习代表他没兴趣,他就喜欢玩——“玩”是孩子的天性。

    父母的大道理在孩子那边是失效的。

    疫情打乱了家长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每个人都过着自己不熟悉的生活,那么对于孩子是一样的。

    往常我们会带孩子去公园,去游乐场或者去旅行,那样孩子的天性得以释放,不至于多余的体力挥霍不完。

    家里就那么一亩三分地儿,一天就可以逛十个来回。

    所以,疫情期间,孩子和大人一样烦躁,需要的是理解和宽容。

    02

    大多数家长最关注的就是学习这件事,生怕疫情之下,错过学习时机。

    所有的孩子都无法去幼儿园或者培训班,培训机构为了适应这种环境,网上教学大行其道,但教学效果一般。

    父母累死累活、生拉硬拽逼着孩子学习,除了学习效果欠佳之外,还生了一肚子气。

    究其原因,这是因为孩子暂时不具备学习的主动性。

    我们常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也许是家长最焦虑的。

    记得撒贝宁曾经分享了一个他的观点:

    “千万别相信什么人生别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话,只有百米短跑,才在乎起跑线,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起跑你看过谁站在起跑线上,大家都一堆出发,谁能坚持到最后才是关键”。

    这段话发人深省。

    撒贝宁作为著名的主持人,并以高分考入了北大,他选择了文科,因为他并不想学数学。

    众所周知,高考中数学作为“三大科”之一非常重要。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高中时期努力学数学是为了考高分,能够去更好的大学,而高考只是一个途径,那么学好数学就十分必要。

    撒贝宁是带着强烈的目的性去主动学数学的,尽管他不喜欢,但要实现他的“北大梦”,这个学科是必须好好学的。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孩子建立一个梦想,更容易让他接受学习这件事?

    条条大路通罗马,只不过高考可能是最近的那一条。

    中国素有“武侠情结”,那么武侠就要有武功,武功又分为外家功夫和内家功夫。

    各个学科能够让他打出绚丽的招式,梦想就是他的内功,没有内功,空有招式就是花架子,不足以立足于江湖。

    目前大多数培训机构,只是拼命地灌输技能给我们的孩子,却没有教他们怎么面对失败、挫折以及产生这些负面影响之后如何处理。

    “逆商”这个词很少让我们提及,我们只是在乎智商和情商。面对失败,我们通常不知所措,更不用说孩子了。

    03

    父母不可能每时每刻陪伴在孩子身边陪伴他,指导他,帮助他,保他一世无忧。

    岂不知脐带被剪断的那一刻起,孩子与母体分离,已经是个独立的个体。

    我们父母要做的就是引导、指导和解放他们。

    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父母对于子女,应该是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竭尽全力的教育,让他们拥有自立的能力,完全解放,完完全全属于自己。

    如果说一个只有几岁的孩子报了许多培训班却不愿意学习,那么不要焦虑,我们要观察他们的兴趣所在,给他做减法,能够逐渐清晰孩子的兴趣所在,从而引导他们建立梦想。

    禾苗长势缓慢,需要浇水、施肥,但不顺应其成长规律而急于拔拽,只会加速它的枯萎。

    这就是著名中国成语——揠苗助长——的由来。

    鲁迅先生以笔为刀,是那个时代最强的力量。

    对待敌人他毫不留情,但对于孩子他是无比宽容和理解。

    他知道孩子的成长规律,所以其子周海婴在那个黑暗的时代拥有一个金色的童年。

    鲁迅以子女为本位出发,主张“养成他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末的力量”。

    这是比学习更重要的事。

    04

    孩子不爱学习,是因为他们没有建立梦想,或者说不知道怎么建立梦想,你是否问过孩子的梦想?

    学习是实现梦想的唯一途径。上学学知识,上完学依然要学知识,学习不止于课本。

    学习与专注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说一个男孩趴在窗前看月亮,妈妈发现这件事,并没有打断他的兴致叫他来吃饭。

    那个男孩叫阿姆斯特朗——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如果换做我们的大多数,也许会说:“看什么月亮,赶紧过来吃饭”!

    联系我们家长本身,有时候对一件事情特别感兴趣,有没有“废寝忘食”的时候?

    别忘了,牛顿经常忘了吃饭。

    不吃饭,代表孩子还不饿,但经常打破孩子的专注力,那么孩子跟专注学习注定渐行渐远。

    梦想是学习动力,而专注学习让梦想实现。

    05

    我们通常说“言传身教”,在我看来,身教胜于言传。

    就像《银河补习班》里工程师爸爸马浩文告诉我们的,“家长怎么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看家长怎么做。”

    所以,那个夜晚爸爸马浩文努力工作,刚要躺下睡觉的儿子马飞起来学习。

    马浩文还告诉马飞,只要脑子一直想,一直想,就可以干这个地球上所有的事情。

    所以,当教导主任恳求马飞考取状元为母校争光的时候,马飞告诉他自己的梦想是当飞行员。

    后来,他又当上了宇航员,在浩淼的宇宙中俯瞰地球。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修行,谁都不可能置身事外,最完美的状态就是同孩子一同成长。

    我能理解父母努力工作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那么在允许范围内,请多把时间给到孩子。

    父母躺在沙发上玩手机,那么孩子也会想玩;父母在看书,那么孩子也会慢慢喜欢看书。

    潜移默化中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孩子。

    通常,孩子的习惯里藏着父母的习惯,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

    你若想要孩子成为你的骄傲,那么父母也要成为自身的骄傲。

    毕竟就像马浩文说的,把自己的桥修好,是世界上最大的事儿。

    06

    人生不像考卷的选择题——只有ABCD四个选项,还有EFG,还有XYZ。

    很多时候,对于孩子,我们经常忘了初心。

    我们希望他健康、喜乐、一生幸福。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我们发现我们对孩子要求的更多,近乎偏执而疯狂,充满焦虑。

    孩子并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不是父母光宗耀祖的工具。

    子女出生前,我们也并没有问过他们的意见,愿不愿意成为我们的子女。

    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写到:

    “前前后后,都向着生命的长途走去,仅有先后不同,分不出谁受谁的恩典”。

    我们既无恩于子女,却享受了子女带来的欢乐,我们能报答的就是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人生很长,不必紧张,教育孩子的路上请不要着急,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孩子,父母总是很着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xg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