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为一个爱财如命的金牛座,我听得最多的评价,除了惜金(也就是抠门),就是“轴”。
所谓“轴”,就是我认定的事,你来劝,我会听,但坚决不改!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比起“轴”,更多的该是摇摆不定吧,来自周围人的一句批评,一个动作,或者一个不太友好的眼神,都会动摇我的想法,左右我的决定,甚至会导致我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行为,最后,变得唯唯若若,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凋零。
不幸的是,我遇见的大部分人,都像我一样,活在别人的看法中。
当然,我不是来表达观点的,我是来讲故事的,三个小故事奉上,看看能否引起思考。
2
A是我多年的好友。
一年春节回老家过年,A喊我与几个老友聚一下。鉴于每年都聚,便毫无顾忌去了,到了才发现,他在相亲!被逼的!!!
女孩看起来很时尚,话语中时不时出现“酒吧”等字样,他说“感觉不搭”“不是一路人”“不适合”,我们幸灾乐祸一番各自回家,谁也没放心上。不曾想,一个月后,收到了他的婚宴请柬,我们都以为他这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与他一见钟情了。
后来才知道,这个新娘,就是他口中“感觉不搭”“不是一路人”“不适合”的相亲对象,震惊之余,我们还打探了下内情。
事情是这样的,与我们聚会那天,是他第二次见女孩。第一次见是与家长一起的,两人基本没说话,因为是妈妈的好闺蜜的好闺蜜介绍的,女孩又恰好有这个意思,不好驳了这个面子,加上父母的威逼,于是答应了带她与我们聚会。
“那为啥又结婚了?”群里七嘴八舌,但好歹还能找出个关键问题。
“我爸妈觉得我年纪大了,就我这么一个儿子,邻居闲话也挺多的,父母心里也不好过。听别人说父母我听着也挺心酸的,反正也要结婚的,索性结了算了。”
真是“听君一席话,吓得一哆嗦”啊。
他甚至30岁都不到,却因为家人和邻居的闲言碎语,认为他年纪大了,于是就改变自己原本的想法,做出这么重大的决定!别人嚼完舌根也就完了,而自己却要承担这个决定带来的长达一辈子的后果。
3
但L不一样。
L是我高二时的同桌,长得很漂亮,长直发、斜刘海,穿得比周围同学都来得时尚,当然也在学校小有名气,混得很“开”。
她挥手就能给惹了她的男孩子一个耳光,抬眼就给不喜欢的人一个白眼,开口就能对欣赏的人说喜欢……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在校园里“走江湖”。当然,数不清的闲言碎语与背后八卦总是免不了的。
如果不是因为同桌,我想我可能永远也不会与她有任何交集,因为那时的我,选择了默不作声地学习,或者默不作声地假装学习。
她每天带一堆零食,咯吱咯吱的吃,在我转头想让她安静点的瞬间,嘴巴被塞满了薯片,于是只好闭嘴。虽然我慢热,但她的热情,完全能将我煎熟。在她的带领下,我只好与她成了朋友。
某天早自习,她神神秘秘地把耳机塞进我的耳朵里说“快听,我与我男朋友打电话的录音”,出于好奇,我听了那通电话录音。
一刚一柔两个声音不紧不慢地穿过我的耳膜,到达大脑,时间仿佛凝固了,一瞬间我觉得自己穿越了。作为一个“好苗子”,我整天除了学习就是假装学习,哪里听过这情意绵绵且夹杂着不可描述词汇的对话啊!于是我脸红得跟猴屁股一样,默默放下耳机,低着头抱着课本,进入假装学习模式。
L凑过来问“你为什么脸红啊?这有什么,情侣间说些情话不是很正常吗?”
我瞪了她一眼说“你这个也给我听,不怕我对你有不好的想法?”
“什么不好的想法?再说了,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你要是真有什么想法我也没办法,那是你的事,学校那么多人说我,家里人也说我,我从来就没在乎过,我只想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晨读盖过她拨弄手机按键的声音,在我疑惑的眼神中,她将手机装进兜里,啪的一声合上她那本根本也没读过的英语课本,吃早餐去了,虽然并没有下课。
4
明末清初时有一位女诗人,叫顾若璞,28岁丧夫。1632年,她给两个儿子写了一封信,游说两个孩子“分家,是为了让你们了解持家处世的不易”,那年,她掌管家业已足28年。
她在信中说“九世而居,时旌其义,二难孝养,并以德称,第情不隔而事或睽,丰俭之异尚,多寡之各适,好恶之不相符也,人情异同,其数多端,岂能一一如我所愿,况人情习久则慢易生,慢易生则嫌隙起,是故离则思合,合则思离,离中之合,合中之离,不可不致审也。”
意思大致是:“理性和见识告诉我,分家是对的。如果哪个家庭能做到9代同堂,谁都会赞扬这是一个仁义之家,但人即使情感没有隔膜,面对具体的事却可能有矛盾,有爱花钱的有不爱花钱的,有喜欢奢华享受的有喜欢简单日子的,好恶不同,人情各异,千差万别,不可能每件事都让人满意,更何况人情都是相处的时间长了,就容易相互忽视,忽视就会产生嫌隙,所以说,离者思合,合者思离,离中有合,合中有离。”
很难想象,在大家庭观念延续上千年的时代背景下,小家庭的好能被这个老太太看见并接受。且她深知,同堂才是仁义,会得到赞赏。但她却用理性与见识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就是主张将家产巴拉巴拉分了,今后就各过各的。
一个守寡多年的女人,独自操持家业,抚养两个孩子长大成人,其中艰辛不言而喻。但她却不顾社会旁人的说法和仁义道德的绑架,做了一件与整个时代格格不入的事,毅然将大家庭拆成了“小家庭”,让孩子们从“分”中去感受“合”。
后人都说她是一个思想超前的先进女性,个中缘由,自是不必多说。
5
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我们的大脑一天可以绕地球无数圈,最终却只能被禁锢在左邻右舍的七嘴八舌中,实在是令人费解。
对于A,我没法判断他的婚姻生活过得是否幸福,也没法评价他所作出的决定是对是错,更没法知道他的邻居是否又对他生孩子的事有了新的看法……
对于L,我虽然知道她活得很敞亮很明白,她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哪怕因此撞了“南墙”,也要撞破“南墙”接着往前走,但我也依然不知道她的人生,是不是与旁人有异……
但对于顾老太太,我却知道,她的人生,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依然被后人反复赞颂,百唱不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