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专题月刊筛选池心理
2018年读了59本书,这几本想推荐给你

2018年读了59本书,这几本想推荐给你

作者: 于格YUGE | 来源:发表于2018-12-31 20:03 被阅读16次

文 | 于格

记得有人说过,当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其实是在分享人类的生活经验。

这一年,身体未曾远行,安居在这个西南一隅的小城中,所幸,还有书和朋友。

年底了,扒拉了一下这一年读过的书,一共59本,有心理、教育类的著作,有也有小说、随笔和漫画,其中,这么几本还不错(PS,专业原因,心理学书籍为主)。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控力》、《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

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

类别:心理学

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妥妥的斜杠女青年一枚,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老师,此外还兼有瑜伽师和健康教育家的角色,先后出版的《自控力》和《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反响都不俗。

读这两本书的最大感受就是舒服和实用,舒服来源于轻松、活泼的写作风格,还来源于你读到的每个观点都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扎实的科学研究为根基;实用处在于书中有着若干的干货,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应对自控力和压力。

PS,我还写了两篇书评,链接在此:

《自控力》| 关于自控力的六个陷阱

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压力的认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作者:黛比·福特

类别:心理学

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一句话——与其做一个好人,不如做一个完整的人。做一个好人,只是活出一半真实的自己;而做一个完整的人,则是活出全部真实的自己。

这句话,吸引了我。

每个人都不完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阴影”,我们常常逃避或者否认自身的消极特质,却滋生出了更多的痛苦和冲突。

请记住,生而为人,你就是不完美的。我们身上的消极特质和积极一样,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去接纳它,接纳所有的自己,做一个完整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心流》

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类别:心理学

你是否有过陶醉而忘我的时候,沉浸在某种活动中,浑然忘却了时间和空间?

如果有,恭喜你,你有过“心流”体验。

这本书在谈人在“心流”状态之下的幸福感,以及如何学会控制意识和心理体验来追求幸福。我们人毕生都在追求幸福感,但其实幸福从来不是被追求的目标,而是过程的一种附属品。

看完《心流》,唯一的感受是震撼。

敢不敢,让整个生命都化作一股心流?

图片来源于网络

《稀缺》

作者: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埃尔德·沙菲尔

类别:心理学、经济学

封面上写着一句话,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嗯,很扎心了,感觉说的就是自己呢。

这是一本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合著,从两个角度探讨了“稀缺心态”对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我们总觉得自己需要的,比实际拥有的要多得多,所以时间不够用,金钱也不够用。这种“稀缺”心态与视角,会让我们付出众多代价:

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失,忽略了长远的利益或可能的风险;降低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如自我控制);创造了更多机会去犯下错误,做出不明智的选择……

当然,也有破解之道,请在书中自行寻找。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渡过:抑郁症治愈笔记(上、下)》

作者:张进

类别:心理学

这几年,“抑郁症”在大众中曝光的频率越来越高,有重度抑郁症患者选择用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我们对抑郁症依然有着众多的误解——

抑郁症是因为不够坚强、想不开?抑郁症是心理问题,不用吃药?抑郁症仅仅是“心灵感冒”?……

《渡过》是一本普及抑郁症知识的好书,作者张进虽不是科班出身的心理学工作者,但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角色和抑郁症患者的心路历程,赋予了这本书另一种感觉——很科学,却又不死板,很生动,却又不过分渲染。

如果你想了解抑郁症,可以从这本书开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晚熟时代》

作者:王浩威

类别:心理学

武志红老师在序言中写道,有大格局的咨询师,会一叶知秋,通过他们的咨询个案,也通过他们对社会的关切,从中嗅到社会中的一些共同现象。

而被称作台湾心理学界“总舵主” 、担任台湾心理治疗学会理事长的王浩威老师,正是这样一位有大格局的咨询师。

时代在高速率地发展,对年轻人提出的要求和期许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亲子互动的模式也不再同于长辈的年代,而我们身在其中却浑然不知。

这是一个晚熟的时代,无论作为父母,还是作为孩子,需要学习和接纳的地方太多太多了。

《爱哭鬼小隼》

作者:河合隼雄

类别:心理学,育儿

花了一天的时间,我就把这本小书读完了。

男孩子可以哭吗?男孩子跟女孩子应该怎么相处呢?每个人是不是都是孤独的存在?

这本书记录了小隼(作者本人)的成长历程和所思所虑,记录了那个敏感、有趣的男孩和父母、哥哥们的温情互动。

河合隼雄是日本心理学界的重磅级人物,2007年,河合隼雄去世后,日本民众曾感慨,日本再无心理大师。

这本书是他未完成的遗作,小隼的故事到小学四年级就停止了,对人生在世孤独感的探讨似乎尚未得到回答就走向了终结,作为读者,意犹未尽,是最大的遗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作者:林欣浩

类别:哲学

在豆瓣上,有人这样评价这本书,这是目前为止,最好的一本哲学普及读物。

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到笛卡尔、斯宾诺莎、洛克,再到休谟、康德、黑格尔、叔本华……

在书里,哲学不再是高冷、抽象、深奥的存在,而是借助一个个故事,用生动趣味的语言,再加一点点八卦作为辅助,让我们看到这些哲学家对人生的终极思考。

嗯,一本既让你笑到肚子疼,又让你了解哲学知识,还帮助你思考人生的奇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

《皮囊》

作者:蔡崇达

类型:随笔

我是花了几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皮囊》,然后我发了一条朋友圈——看得很难过,因此我认定这是一本好书。

从阿太、母亲,再到那些朋友,还有阿达自己,每个人都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去活着。作为读者,也许在某个人物身上,你会突然发现自己的影子。

按照韩寒在序言中提出的那个标准,我读这本书读得不算“久”,但在未来的时光中,我愿意不止一次重读这本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月亮和六便士》

作者:毛姆

类型:小说

第一遍读这本书,囫囵吞枣,没有留下什么特殊的印象,第二遍读这本书,慢慢品,突然发现这是一个很迷人的故事。

现实与梦想,就像是一地的六便士和天上的月亮。

很多人禁锢在社会和自我限定的条框里,多少次想冲破加锁洒脱地活一回,却还是受社会规则和自我预期所困,望而却步。

所幸,有人做到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1-3)

作者:陈磊(二混子)

类型:历史,漫画

嗯,看这三本书只有一个反应——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恰如书名,每本书都可以一口气读完,不间断的“哈哈哈哈”相当于间接锻炼腹肌了(当然,前提是你得有腹肌)。

总之,有趣的历史,有趣的故事,还有从古至今未曾变过的人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年读了59本书,这几本想推荐给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rzm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