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写作:字数只是表象,内在的思想才是核心

关于写作:字数只是表象,内在的思想才是核心

作者: 云烟 | 来源:发表于2024-03-26 09:21 被阅读0次
▲ 图由Midjourney生成

自媒体时代,你或多或少都看到过一些,强调写作字数的言论。甚至还有有人拿某些自媒体作者举例,比如某某某一年写了100多万字,谁谁谁至今已经写了几百万字了,所以人家才能成为大V。

没错,如果单谈论自媒体写作,只要你够勤奋,靠量确实能收获奇效。毕竟平台的算法在那放着,它会根据你的内容,推荐给相应的人。因此不需要你的文笔特别好,你只需要切中了某些人的痛点、痒点、爽点即可。

但在我也写了几十万字后,我对于写作产生了不同的看法,甚至隐约中觉得这些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相对于写几百万字,我更希望自己能写出几篇流传很久的文章。

前段时间,为了提升文笔,一直在阅读那些名家名篇,比如汪曾祺、余光中、冯骥才、季羡林等大师们的作品。我发现在他们的文章中,很少会提及你一定要写多少字才行,他们更看重的是内容的表达、语言的艺术、情感的传递以及整体结构与意境。

更让我留意的是汪老提到沈从文教授写作的经历:沈老通常会先让大家写文章,然后他会仔细阅读。下次再见到你的时候,会根据你文章中的缺陷,给你选好相应的书籍,告诉你该怎样去学习。

他认为这种教授写作的方法,才是现代人应该采取的,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擅长的点也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而像现在我们报的那些写作课,大部分都是给出一套看似适合所有人的理论,然后告诉大家写就完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现在虽然人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创作者,但真正高质量、有深邃思想的文章,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堆撩拨情绪,搬弄是非的内容,甚至有的内容为了堆量,导致过于冗长。

曾经听到过这么一句话:现在做内容,不管你的内容做得有多烂,始终能找到喜欢的人。

初听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觉得只要自己一直写,就有能欣赏自己的人。现在再回顾这句话,觉得这句好讽刺呀,不管你得多差,总能找到喜欢读的人。

还有一个残酷的真相:真正的好内容,受众永远都是少数人。就好比都知道《红楼梦》是经典,但又有多少人认真读过,甚至看完电视剧的人,又有多少呢?

所以,你看那些大家,他们从来或者说很少会跟你提,你得写多少字。比如鲁迅、汪曾祺他们的文章,能流传这么久,是因为它们揭示了人性的复杂、社会的矛盾、生活的哲理等深层主题,引发了读者持久的思考和共鸣。这些作品的影响力并不取决于字数多少,而是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我曾买过一部史铁生文集,这套书记载了他生前所有的文字,总共加起来也才10本。统计下来也不过300万字,这跟现在动不动一年就能写几百万字的人是没法比,跟那些日更1万字的更没法比。

但其作品的思想深度,却是天差地别,试问上学的时候,谁没被《我与地坛》“折磨”过,我隐约记得,那时的要求是背诵全文呀(虽然课本上是节选了一部分)。

说到这里,可能你会疑惑,那为什么很多人还强调量变产生质变。

这个你得就事论事,不能一概而论,写作这个个技能,它跟其他的技能不太一样。

比如各种竞技类的技能,像滑雪、排球、篮球、乒乓球,甚至电子竞技,它们都有一套很直观的衡量标准。如果你想证明自己,很简单,拿个冠军,或者拿个全国名次就是了。

但写作是一个主观判断大于客观判断的事,很多因素都是不能量化的,就比如思想深度,谁能给出一套普世的衡量标准?没有人能给出。

就拿我自己的文章举例,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的文章写得挺烂的,没什么深度,但就是有人觉得我写得还不错。这就是创作的有趣之处,正因它不好量化,才能充满变化。

就比如诗词,在白话文没普及前,流行几千年的都是古体诗。而白话文普及后,大家都开始写诗歌,它的门槛虽然比古诗降低了不少,但也不缺名篇。这也是文学的有趣之处。

换句话说,写作作为一个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其路径并非是线性的。它难以通过简单的重复训练或时间投入来保证其按部就班地增长。

这也导致了,可能你写上一年没什么长进,第二年你突然悟透了很多事,相对文笔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能影响写作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个人内在的素养、思维的创新、生活的体验等多重因素。

因此它要求,我们要保持开放性的心态去看待各种事物。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深度思考、积累和反馈等手段,才能不断探索写作的深度与广度。

总之,别执迷于字数,多向内求。

相关文章

  • 2020-12-08

    一、枝繁叶茂只是表象 根深蒂固才是本源 光芒万丈只是表象 内心滚烫才是本源 百川入海只是表象 冰封万仞才是本源 二...

  • 给予

    给予是内在工作,而非外在的行为。物质上的礼物只是表象,真正的礼物是来自于内心的。富于真爱的给予才是精髓,才是真正的...

  • 7.16日记

    懒只是表象,勤奋才是真相。

  • 华衫品牌营销复盘——超级符号、文化母体

    品牌是一种商业思想,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前者只是品牌的表象;后者才是品牌的底层逻辑。 所以我们不能光从商业思想这单一...

  • 历史

    历史只是世界表象的流动,不变才是世界本质的永恒.

  • 如何让交互设计提交更加顺利?

    然而,「看起来」比较专业的交互设计稿只是表象,其实交互​设计稿是交互设计的基础,而体验才是我们关注的核心,很多时候...

  • 《深度工作》—读书笔记

    深度工作 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决定工作价值的,不是那些琐碎浮浅的表象,而在...

  • 从现象看本质

    从现象看本质 有时表面的东西,只是表面的,就像现象一样,只是一种表象,其实内在的本质,是深刻的,它可以看到内在的含...

  • 「性感」只是表象,「营销」才是真相

    听说,和荷尔蒙沾边的勾当最易「吸睛」和「吸金」。 就在今天,一年一度的维密秀如期举行,腾讯、优酷同步直播。维密秀不...

  • 喧嚣只是表象,暮色才是写照

    人生,挺复杂的,过马路,也挺复杂的,乌云聚集在天空还未飘散,近旁的风叫人眷恋,也许往后的日子里,天黑的越来越早,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写作:字数只是表象,内在的思想才是核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hs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