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在今日头条上看到一则视频:一位小伙子手里拿着两万块元钱,坐在他家院子里一张桌子旁边,数落他妈:“你说你身体不舒服,我把钱给你,你该去医院检查就去检查,钱不够,我再给你。以后你别老给我打电话了,你知不知道,我在外面有多忙……”
难过男子不耐烦的声音和嫌弃的表情,使我心里非常难受。再看看那位大妈,眼里噙着泪水,把一碗大锅菜和一个馒头端到儿子跟前,哽咽着跟儿子说:“儿子,这是你最喜欢吃的大锅菜,你吃吧,吃完你就走吧,我不会再给你打电话了……”
看到这里,我眼睛离开了屏幕,泪水涌出眼眶。心想,社会上有多少这样的人?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自己多挣钱财,在外面打拼,顾不上年老的父母,家里有事,寄些钱或回去把钱一甩,认为这就是孝心。
他们没想到,父母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他给予的亲情,温暖的话语,回家一起吃顿热乎乎的饭菜,聊聊家常……
子夏曾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曾问孔子什么才是孝顺,孔子说:“能一直保持悦色是最重要的事情。你或许能够伺候好父母,让他们衣食无忧。可是如果不能让他们心情愉快,你以为这就是孝顺了吗?”
往往我们对待老人,保持一直的和颜悦色是非常难的,因为老人和小孩子不一样,他们躯体衰老,行动迟缓,思想老旧,但这不能作为我们嫌弃的理由啊。
细想我们对待小孩子,是不是可以做到“色易”,表情很温柔,态度很温和,言语很亲切。
孝顺从客观上讲,小孩子很萌,能给人带来希望,大人照顾孩子,孩子会一天比一天更好。而老人有时候会给我们带来失望,无论我们如何精心照顾,按照生命的规律,谁也逃不开生老病死,老人还是会越来越弱,行动不便,记忆退化,会使人心里烦躁。
曾经还看过一个故事:老父亲指着一只鸟问儿子:“那是什么呀?”儿子漫不经心地说:“那不是一只麻雀嘛。”过了一会儿,老父亲又问:“那是什么呀?”儿子回答说:“那是一只麻雀呀。”第三次父亲又问,儿子越来越不耐烦,告诉父亲:“那是麻雀麻雀麻雀。”
父亲拿给儿子一个日记本,日记本里记录着儿子小时候的事情,在儿子三岁的时候,儿子也问爸爸:“那是什么呀?”爸爸温柔地对儿子说:“那是一朵花。”儿子问了七遍,爸爸回答了七遍,带着满满的爱意和耐心。
小孩子问我们问题,无论多少遍,我们都很有耐心地解释回答。但是,人老了以后,问孩子问题,仅仅两三遍,孩子就开始不耐烦了。
是的,也许我们喜欢有希望有生机的事物,不喜欢正在衰退的给人带来失望的事物。然而,我们既然生而为人,不能随着自己的自然喜欢而做事,我们需要修炼自己,按“孝顺”的要求去做。
养宠物时,我们让它“吃好、喝好、住好”,就可以了。如果对待老人,也仅仅是给吃的喝的用的,常常“色难”,这能叫“孝”吗?缺少敬意的不能和颜悦色的都不能称为“孝”。
我们在日渐长大,而父母却在日渐老去,越来越需要我们,有时他们的行为很容易让人生气,如果这时候,我们依旧能保持“和颜悦色”,尊重父母的生活方式,替他们解决麻烦,这就是真正的孝顺。
我们要记住“色难”这个词,意识到对待老人要做到和颜悦色。是很难的一件事。在心底里要时常提醒自己,当我们冲老人发脾气时,不妨问一下自己“我色难了吗?”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真的要这样对待老人吗?”
同时,我们也要想到,我们也有老的这一天,我们希望被孩子们这么对待自己吗?
如果不想,那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待22年度写作营第131篇,1390字,累计172750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