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文800字点赞阁阁候选推文江雪读书社
阅读|黄灯《我的二本学生》现在的通识化教育还能改变命运吗?

阅读|黄灯《我的二本学生》现在的通识化教育还能改变命运吗?

作者: 小舒同学 | 来源:发表于2022-10-13 14:36 被阅读0次

    对于这本书,应该在大学的时候就听说过了。当时,这本书在朋友圈还引起了巨大反响,可也没有主动去搜寻,去浏览。直到最近看许知远十三邀中第六季第3期关于黄灯的采访,题目为《教育是否能够改变他们的命运》。

    这本书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我的视野中,还是有必须一看。个人虽然不太相信缘分,可对于反复在脑海中出现的事情,多少还是想去深入了解。毕竟现在能让自己眼花缭乱的东西太多了,能反复抓着眼球的可不能放掉。


    《我的二本学生》是黄灯作为高校教师对自己十三年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反思,也是对中国高校市场化实践的一个诚恳反馈。

    在对自己的教学对象,即普通二本院校的长期接触和观察中,作者为读者呈现了他们的青春,犹豫,困惑,天真和挣扎,并后续跟踪了他们的前途,比较全面的展现了这个群体隐匿的生命境况,同时这本书也折射出中国最为多数普通年轻人的成长状况和命运。

    那作者写这本书的契机是什么呢?

    以前作者想着上课好玩,上上课,回去写写文章,评评职称,这样挺好。可后来学生的一篇作文《风》,让作者洞见到了广东这样的一线城市竟然仍存在着这样严重的贫富鸿沟,让作者对南方停留在发达、开放等单一向度的想象以及惯看的广东经济发达和改革开放的宏大叙事发生了变化,作者的视角由此也发生了改变。

    她面对的不在是一个个符号,而是一个个有着深厚成长经历的鲜活个体,当下竟然还没有人把目标焦聚在这一群体身上。作者尝试用如果没有…如果…将会…这一思维惯式作为考察学生群体的一个隐秘角度。

    要更好的了解这本书,除了要了解作者的研究主题—二本学生,对于作者本人的了解也少不了。毕竟每本书的形成都是在作者即有的认知框架下构建并深深受作者本身成长环境所影响,那我们就来看看吧!

    黄灯出生于湖南汨罗凤形村。她的妈妈是个普通的家庭农妇,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家里有四个孩子。从小跟外婆长大,听外婆讲故事,回家时也很难认同自家人的身份。独立的愿望非常强烈,想要考出去。小时候放寒暑假就想提前跑回来听爸爸的学生描述外面世界的样子,向往和好奇外面的世界。中专(现在的二本)毕业后被分到了纺织工厂,而同学上了北大,她还是喜欢读书的,在工厂也一直读书。作为第一批下岗工人,心情还不赖,随后就开始复习考研,后来考上了武大的研究生,中山大学的文学博士。她喜欢做学术,写文章和思考。而写文章、发表文章成了换取东西的过程后,此时已经很难说服自己。那段时间,父亲问她在干什么,她也不知道,突然很伤感。吃完晚饭的一个深夜就开始动笔,这一写就是20多天,取名《细节》。2005年,博士毕业,进入广东F学院当了一名教师,后晋升为财经与新媒体学院的院长,现在在深职院当一名普通教师。

    作者在广东F学院15年的教师生涯中,见证了八零后、九零后两批年轻人的成长。作者的人生经验,包含了双重视域下的自我成长和见证他者成长的参差图景,这种亲历,伴随对现实的体察和感慨,让作者直观地感受到一个问题:短短二十多年,那些起点像她一样的二本学生,到底面临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又承担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压力?

    通过念大学,他们在立足社会的过程中,在就业、深造、定居等具体的人生节点,是否如我一样,总能倚仗高等教育提供的屏障,越过一个个在今天看来无法逾越的暗礁?

    他们的现实,不过预演了作者晚出生十年、二十年后的生存,这种时空错位的命运互证,不过再一次强化了作者一开始就提出的问题:在急剧分化的现实语境中,作者企图通过文字勾勒高校学子的真实场域,以凸显普通青年进入社会后突围、奋斗以冲破自身局限的路径。

    接下来,我们从作者笔下学生的现状来看看吧!

    关于毕业后在龙️洞(龙洞既包括混乱、喧嚣,无序、粗粝的一面;也有着精致、规则、充满中级趣味的一面)租房的四个学生。

    邓春艳:毕业后在龙洞找了一间只有一个床板和独立卫生间的小房,但也知足。这个小小的空间,足够容纳春艳刚毕业的心。

    伟福:虽是在龙洞租的房,可逼仄的空间,颓败的外墙里面处处洋溢着温馨、精致、拙朴、整洁的氛围,他经营生活的耐心足以体现对生活、生命的热爱。

    辛追:龙洞只是作为人生过渡期的暂居之处,他从小家庭环境虽不算优越,但也不会为日常琐事束缚了手脚,家庭氛围也非常重视学习。他不适应硬式的教育环境,毕业后决心通过考研转学文学,目标是复旦大学,三年后他成功了。

    姚大顺:作为家里的长子,又生活在重商的氛围中,家人是不赞成他考研的。可即便工作了多年,他仍然保有内心坚定的东西,更没办法说服自己去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他喜欢哲学,工作了几年,他还是选择了考研来回归本心。

    关于四任班长的走向:

    曾刚是第一任班长,他的特点是适应社会的能力强,能够及早认同一些社会规则,在校期间,与老师的关系极为紧密,但笔头能力远低于交际能力。他毕业以后就进入了一家银行;

    王国伟是第二任班长,性格腼腆,不爱多言,黝黑的脸庞,看起来非常朴实。王国伟出生在广东四会一个叫邓村的地方,他家祖辈以种田为生,到爷爷那一代,开始做一些小买卖,此后父亲一直延续爷爷的路子。

    他热爱写小说,是一个真正被兴趣吸引的人,是一个有目标和梦想的人。可他性格中的务实,在大学的平凡日常中显露无遗。他知道自己不能把梦想照进现实,至少短期内不可以。我很清楚地认识到,大学毕业后,我的首要任务是要解决我和家人的生活问题。在银行工作一年后,考上了公务员,现在四会监狱办公室当文员;

    吴志勇是第三任班长,志勇性格沉静,但不属于那种本分的人。志勇出生在粤西北的一个普通山村,家境并不太好,毕业八年后,“上有老,下有小”的具体担子,终于沉沉地压在了一个男人的肩头。

    农村的生活给予了倔强的品性,让他在进入喧嚣的城市后,依然在个体的人格中,保留了一份坚守的稀缺。他没有考研和考公务员,也没有进入银行,辗转了很多单位,现和哥哥在天河区开了一家饮食店;

    石磊是最后一任班长,他出生于潮州市,是家里的独生子,父亲经营一家摄影店,母亲为家庭主妇,他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毕业以后,在广州居留多年,在诸多单位辗转后,最后决定考公务员,现在梅州国税局上班。

    关于深漂二代:

    冰冰的父母因实业起家,在深圳房价低的时候并没有置办房产而是选择留资金发展实业,可房价大涨,实业弄不成,房子也买不起,只得脱实转虚,不禁感叹深圳变了,更是从根本上瓦解了父亲坚持多年的实业梦想。

    晓霖父母1998年在龙华区买房,16年左右得花上千万才可以买到,可由于市政修路,政府要进行拆迁,算起来,却只能补助一百万左右。虽然晓霖父母也进行了一些抗争,可终究徒劳。个体的力量终究无法抵挡住时代滚滚向前的洪流,否则无异于螳臂当车。

    亚康的父母买过蔬菜,当过猪肉贩,开过理发店,印刷店…由于父亲敏锐的洞察力,让亚康一家不至于为生存发愁,并且于2007年在龙岗平湖买了房,为一家人之后在深圳扎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个人之于时代是多么的无能无力,同时也折射了普通个体在时代裂变中,无法掌握命运的茫然和无奈。

    这三对家长勤勤恳恳的干实业,用辛勤的劳动来浇灌孩子的成长,孩子从小在耳濡目染下,自是不会差。可孩子们无一例外都不愿意从事父辈的工作,反倒求安稳,他们都不愿意继承父母的家业,愿意独自打拼。


    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极为煎熬,内心有很多幽暗的东西表达不出来。而后在与学生深入的接触中,作者深刻感受到了家庭成长背景和整个社会环境对他们产生的深远影响。

    没有家庭的庇佑,要想在高度竞争的社会上立足,有一席之地。唯有内心变强,信念足够坚定,突破自己,而教育仍旧是最为便捷的一条通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黄灯《我的二本学生》现在的通识化教育还能改变命运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ne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