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我们说了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在购买GEICO股票上,都严重违背了格雷厄姆的投资体系,似乎暗示着格雷厄姆和巴菲特都是说一套做一套。
作者唐朝认为,并非如此。道理很简单,格雷厄姆强制的分散原则 ,是写给“普通”投资者的。他认为“普通”投资者不具备分析企业资产负债及未来发展状况的能力,所以应该通过大量分散来规避买错的风险。但他自己并非“普通”的投资者,他有能力看见成长,自己有能力偏集中,巴菲特也是如此。
随着一个又一个成功的格雷厄姆成功投资案例,巴菲特发现自己虽然赚到了钱,但是却不是自己想要的舒服状态,他被人称之为“破产清算人”,这让他非常恼火。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严重低估的股票已经越来越难找。
此时的巴菲特面临着三个问题需要思考和选择:
1)时代变了,符合格雷厄姆标准的股票越来越少,怎么办?
2)不想做被人讨厌的破产清算人,想得到公众喜欢,怎么办?
3)自己依靠可行的收益率小富即安,还是要追求能够登上富人榜的财富规模?
直到巴菲特最烂的一笔投资产生--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这次投资中,巴菲特格遵循雷厄姆投资原则 ,以为捡到了大便宜,最后却丧失了难以计算的机会成本,至此,巴菲特思想的分叉才真正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