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内心深处,非常害羞,说实在话,非常害怕出名。
有句话,越害怕什么,就越发生什么。可是为何我这么提心吊胆,胆小怕事,愧于见人,更羞于出名。
然而我却真的没出名,我一直想骑着马飞奔,有一天当我骑上马,马儿稍微跑起来,就吓着我了。
早年的恐惧印象,比如从山上往下奔跑,摔倒了。摔得神志不清。鲜血飘飞。一个心理阴影,伴随年纪长大,越来越扩张。有时它躲藏在恐惧的无意识里面,时不时显现出来。这是对身体协调,疼痛感,和对生存无法控制的巨大恐惧。
丛山上往下跑,身体重心失去平衡,无法控制身体与地球引力的协调,接着摔倒时的是疼痛感,然后,因为身体受伤,生命能量损耗,致使发生对生命生存的不确定性,产生巨大恐慌。
如此,每一次,身体失去平衡时,无法控制时,就增加一次恐惧体验。
而这一次次体验,形成内心坚固见识,即自己的身体,经常受到危险能量的照顾,因此,自己是不被善待的。
不被善待越多,匮乏感越强烈,所以,出名这么一个事,会让我很不安。我害怕出名。我感觉出名,就像骑着奔跑的马儿,就像从山上跑下来,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无法保持协调和平衡。
这真是一件怪事,这就是我原始设计的一部分。
性功能障碍,比如早泄等,这不是一个障碍,而是不值得感太高,值得感值太低,所引发的心理遗憾。
我们观察他的早年状态的时候,发现很多中途被打断的事情发生,或者因为某个事件留下深刻阴影,而自己并未察觉到。
当你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身体不协调,不平衡,因自己无法控制而害怕的事件之后,你需要做的,就是重新看一次,不带任何偏见的看一次,偏见的形成,来源于对事物的认识,因为大部分人的认识的状态,是在低维度的空间里形成的,所以很多是片面的,是在极其偏狭的角度看到的。
因为形成这个认知之后,会设立各种评判标准,评判标准依靠事物的对立力量建立起支撑,比如光亮与黑暗,比如暖和与寒冷,胖瘦长短高低,等等。
他所建立的标准,仅仅是告诉他自己,哪一部分是他所需要的,哪一部分是他不需要的。
请注意,这里只有自己需要与否,比如他需要甜的味道,而如果味道是酸的,苦的,活着其他任何味道,他认为那是不好的。
首先是他所需要的,然后,再是他认为不好的,或者好的,接着是他所接受的,活着拒绝的。
他的需要,成为自我镜化的一个首要环节。
比如说,他喜欢一个文静的人,不是因为他真的喜欢,而是因为他需要。他需要这种人,给他的感觉,他认为这种人,是好的。
而活蹦乱跳的人,他不喜欢,并不是因为他真的不喜欢,而是他不需要这种感觉。
我们再来举个例子,用贫富来说,比较方便点。
比如说,一个处在贫困状态的人,是因为他需要贫困么?这有点不对路,谁不想富有呢?
可实际的深入窥探之后,我们发现,确实是的,他需要贫困。因为他的认知系统里面,输入了大量的体验标准,他的潜意识里,建立起的一套体验系统,完全按照他所需要的完成。
可以改变吗?答案是肯定的,怎么改变?何时改变?
去观察自身,当你不再需要时,改变就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