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点,潘子拉开店铺的卷闸门,清晨的阳光透过重重楼宇泼洒到大芬村的街角巷尾,整理了一下货架后,他拿出ipad调出一张画作,坐下,开始今天的工作。
图为画巷实景其实,这样的生活不只是潘子,还有许多生活在大芬村的画者都在做同样的事情。在这个每年生产和销售的油画达到100多万张,年出口创汇3000多万元,在国内外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里,画更多的画与卖更多的画,是这里的画者一直在做的事情,也是未来将一直做下去的事情。
图为画位实景初到大芬村,着实有被惊艳的感觉,风格各异的画作,街头巷尾作画的人们,充满情调的装饰,老人、小孩、画者、游客构成了大芬村的整个人文氛围。置身其中,如果你不是一个艺术行业从业者或是爱好者,那么当你亲身经历画作的产生与结束,一定会有非常奇妙的感觉。这里远离了现代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这里传达了为大众所认可的艺术气息。
图为大芬村一家店铺的展示墙而在你深入了解它后,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感受。追逐艺术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特别是在深圳。在这个被誉为“有独特艺术氛围“的地方,我起初嗅到的艺术气息中,开始摻入了许多生活的味道。
油画村的占地面积不大,只有0.4平方公里,要来回走上一圈花费的时间并不长,一路走过,起初看到的风格各异的画廊,在后面会再看到类似的风格,之前看到的新颖画作,后面也会有跟它相似的,差的只是配色。这是一种非常怪异的感觉,转了一圈,不同的元素在减少,相同的元素在增多。比如画位旁边人手一台的小风扇,还有很多店门口都有的一张“特价25元“的宣传牌。
图为特价销售的画作廉价画作的产出,重复的机械劳动可能是这里最多的事情。
这种情况并非凭空产生,从当地人口中得知,如今大芬村的地租已经达到了一万每月程度,仅仅一个狭窄的巷子里的画位的租金也要一千块每月,小巷差不多有五米长,一米多宽,扣除掉行人穿梭的空间,剩下的部分要承载四个画位。惨淡的门店销售显然不能满足如此高的成本,幸好有淘宝这个神奇的东西,如果你看到那种“油画29.9一张包邮“,并且发货点在深圳的话,那多半是出自大芬村画者之手了。
图为挂起展示的画作大芬的画者们大多是科班出身,当从象牙塔出来的时候,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尚未成熟的艺术市场,这个市场对艺术的需求度不高,名气最重要。鲁迅也说搞文艺之前,要在银行里有些存款,艺术不能直接当饭吃,所以有人要《星空》,那就画《星空》,有人要《蒙娜丽莎的微笑》,那就画《蒙娜丽莎的微笑》。就这样,随着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成本持续上涨,画画终于成为了一个机械劳动,商业也终于抹杀了艺术。
图为放置在地上的画作牌匾是一件很值得说的事情,走上一圈,发现十家店有九家用的是牌匾店提供的模板,这对于一个以艺术,姑且说以艺术为生的人来说,要使用一个大家都在用,并且是非常美观的东西,原本应该是难以接受的。但这却是大芬村的现状。
或者说,这是大芬村的画者的现在,也是可能是画者的未来。
图为一家画铺旁边的装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笔者不知道重复的做画是怎样一种体验,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快乐呢,未来始终是在不停变化中的,也许随着整个艺术市场的发展,画者们的生态会有所转变,然而谁知道呢?
如今大芬村的整个商业模式已经较为成熟,有专攻出口或是淘宝的,有专攻酒店会所的,有专攻展会的。可是我们仍然能看到一些有情怀的东西,一些小细节,一些小装置,仍然有一些店在商业化的现实中追求艺术,仍然有一些人在生活的重压下仍然对艺术甘之如饴。
图为一条画巷的招牌这里是一个可以放空自己体会画者劳动的地方,也是一个带点深度感受到社会现实的地方。这里有很多卖画的,也有很多画画的,充斥了理想与现实的对撞,对笔者来说,略有惊喜,兼有诚意。
文字来源:原创from Wisdom
图片来源:Wisdom 拍摄
图文编辑:Wisdom、板筋
You only live once,这里是Pic Pic La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