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打开《道德经》,可能中国人都知道——“道可道,非常道”。但是有一个人跟我开玩笑地说:“别这么读!那个时候没有标点符号,你换一种方法——‘道可,道非,常道’。”对于一件事儿,有人说对,有人说错,这是常理。这个解读也许是错的,但是它却给了我一个思维的开启。
原来有很多问题你可以换个角度去想,更何况《道德经》帮助快进中年的我把很多事情想得越来越开。比如说,它里头会告诉你杯子如果满了,你就把它倒掉,否则再也装不进去任何东西了。
我想《道德经》帮助我明白了这一点。当然最最重要的,其中还有五个字让我对其中很多的事情豁然开朗——“无私为大私”。是啊!当你真正做到无私的时候,你得到的是最多的,这是与人生有关的。
那么好吧,今天我们在谈到读书的时候不妨把这五个字给它转化一下:“无私为大私”,我把它转化成“无用为大用”。回头看我过去提出来的在众多书籍当中,选出了四个坐标和四个代表,其中可能只有《新华字典》是真正被人们认为叫有用的书,是工具书。后来让我受益的还有三本书,其中有一本诗集,诗有什么用呢?有人会开这个玩笑:诗没有用!小说有什么用呢?老祖宗的《道德经》都泛黄了!在现今的中国人一心为钱,一心为名,一心为权的时候,人们只去相信有用的学说,于是你到书店里会发现迎面而来的都是“有用”的:考级要用的书、考试要用的书、有关健康的书等等,还有工具书。而“无用”的书却显得很寂寞,卖不出多少本,在各处摆放着。
一个只为钱、为民、为权而阅读的民族,终究有一天会没钱的,也会有恶名的,更重要的是会失去推动人类进步的权力。如果当初牛顿要不是有无用的时间,闲散地躺在苹果树下被苹果砸到,会有万有引力吗?现今的中国人有谁会像牛顿那样躺在树下呢?因为他认为那没有用。当我们只读有用的书,有可能就会把读书变成一番苦役。要知道在真正很多“无用”的书里,却真正有“大用”!这个民族要向更大的梦想去前进的时候,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多读一些仿佛“无用”的书,在“无用”的书里头有思想,有哲学,更重要的是有乐趣。
当我们已经在物质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的时候,也许一个真正与精神、与灵魂、与信仰有关的中国人追求的时代就真正开始了。也许好多人会沮丧着说:“在中国读书的好时代过去了!”我想说:“不,它可能才刚刚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