蛏子,又称蛏子皇、圣子、竹蝗、蜻。贝壳长,近柱状或卵圆形,两壳相等,肉可鲜食。我国盛产蛏子,南北沿海多有分布。
这个夏天,蛏子不知道得罪了哪位拍手,因为用盐捉蛏的奇妙视频火爆网络,很多人都纷纷慕名前往海边一试身手,这倒是让往年无处躲藏的海锥蛤蚌之类颇为轻松,毕竟自己不再是赶海大潮中的唯一目标,甚至,连头号目标都算不得了。
在北方滨海,不论质量还是数量,夏末秋初都是捉蛏的黄金时节,九月初,我和猫儿也凑个热闹,带上平时在家打理花草的钩、桶、犁、耙,还有最为重要的自制撒盐神器,一路向海,出发!
根据捉蛏的教学视频指导,整个过程极为简单:在退潮后裸露的湿润沙滩上找准蛏子居住的孔穴,然后对准孔穴撒入少量食盐即为功成大半,剩下的事儿就是蹲下来耐心等待,少则数秒,多不过十几秒,那孔穴便会有所反应,先是涌出少许海水,随后,蛏子便会迅速自己将身体探出少半,一探究竟。此时来不得半点犹疑,在第一时间用手钳住蛏子,但切忌不能用蛮力拉扯,因为蛏子在感受到突然施加的外力的时候,会在一瞬间尽全力的回缩,手上的力道如果过大过猛便会扯断整个蛏子,得到的可能只是半个破碎的蛏壳,弄得个玉石俱焚的结果。在钳住蛏子之后,稍微停顿,感受蛏子突然回缩的一股力道用过之后,然后慢慢顺势将整个蛏子从孔穴中拽出。
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小桶里的鲜活蛏子已经将近一斤了,一大盘辣炒活蛏已经急奔在来路上了,眼看潮水也已经退至尽头,于是鸣金收兵,打道回府。。。
我们望着满桌的蛏子壳,将十个指头上鲜美的汁水逐一吮了个干净,相视对望,对方眼里满满的意犹未尽,看来是收兵收早了,明天退潮看来还要再走上一波了。
蛏子为何不好端端的在家里呆着,非要探出头来,被人捉个正着呢,这一定不是好奇害死猫能解释的了,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种说法:一,蛏子耐受不住突如其来的高浓度盐份,用力将这些盐挤出孔穴,所以才会冒险出来。二,因为正值退潮,海水散尽,当盐撒在洞口,突然提升了盐度,蛏子误以为涨潮了,才探出头来,拥入大海的怀抱。这两种说辞完全相左,坐在桌前意犹未尽的我没有对此刨根问底一探究竟的兴趣,但我却宁愿相信第一个原因,因为如果这些蛏子是因为想回归大海才误进了炒锅,那实在是一个惹人扼腕叹息的悲情故事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