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岁月》这本书告诉了很多自己不知道的育儿知识,自己对孩子的成长规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想象力在你的成长中是非常重要的。在现实的世界里遇到困难恐惧,他就会通过想象来治愈自己。比如捉迷藏这个游戏,既是在想象的世界里安抚自己,又在真实的世界里体会到了一种游戏的快感。孩子的道德感也需要通过想象力来培养,通过阅读一本又一本的书,就是在丰富孩子的想象力,丰富孩子的体验,道德感就是在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中逐渐形成。
语言是控制冲动的咒语。孩子不会说话的时候,我们就要引入语言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当孩子有了语言意识,我们就更要强化语言这个工具。语言可以帮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语言可以帮助大人表达出自己对孩子期望,孩子会在大人的爱与自己的本能之间权衡,并且做出正确的选择。书中举了一个小女孩,想采摘邻居的花朵。爸爸用语言表述了她想采花的行为,也用语言描述了花儿的美丽,让小女孩明白自己想采花的真实原因。父母用语言回应了小女孩的快乐感受。小女孩就满足了,而制止了采花的冲动。可见语言有用,还要注意如何运用语言,让语言的表述直达内心。
本能欲望与理性思考的冲突,成人一直都清楚自己本能与理性的冲突,却忘了孩子也有。当孩子依靠自己的本能做出某些成人难以理解的行为时,我们开口就是批评指责,我们忘了他只是一个孩子,还不具备控制本能欲望的能力。即使他做出了错误的行为,但并不代表他的内心没有思考,没有挣扎。孩子的错误性我们可以接受,但不能要让他从错误行为中得到“好处”,我们要引导他理性思考。
道德感即以文明社会的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我们要培养孩子内心的警察,都提醒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文明社会的准则。让孩子愿意从内心去遵守文明社会的规则,不是迫于权威的恐惧,而是因为父母的爱,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的人格发展。
惩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难免会使用惩罚。而“打”中国人比较信奉的理念,认为黄金棍下出好人。特别被打大的我们,潜移默化似乎也在认同这种理念。其实打是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往往是因为我们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情绪脑占据了整个大脑,只知道打人。打表面看来让孩子体会到了切肤之痛,却抵消了孩子内心的内疚感,挨打与错误,两两抵消,这样的打还有意义吗?在进行惩罚的时候,我们也要把握好度,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制定相应的惩罚规则:惩罚的时间不能过长,让孩子产生一种心理报复的行为;惩罚也不能过重,让孩子产生心理焦虑,唤起了深深的内疚感,就会阻碍和限制孩子探索世界的步伐。
建立孩子稳定的情感纽带,是培养优秀孩子的根本所在。渴望自己的孩子优秀,就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稳定的爱,让孩子与周围的人有情感连接,一定要有一条稳定的情感纽带,直通孩子的内心。感情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想要对孩子的教育产生影响,首先建立好亲子关系,再谈教育。
这本书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孩子,让我们用更好的方式去养育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