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昨天微信的阅读人数要多于前天,说明大家对天赋还是不怎么感冒,而对知识怎么转化为能力的问题,却和我一样,一直有困惑。
希望昨天讲给的知识树法,你立马用了起来(然鹅,可能并没有)。
但不管怎样,时间如流水,我们的拆书还要继续进行——
今天来到构建思维能力这一章,分分钟检测出你有多久没真正思考了。
我以前一直以为自己绝壁是个爱思考的人,可学了心理学和学习力的课程以后,才知道那些都是“像猴子”一样的瞎寻思,可不是什么思考。
更别说有什么思维能力了。
好吧,跟我一样的小白们,开始记笔记吧!
本章从三方面讲怎么构建思维能力:正确定义问题,结构化思维,跳出固有思维。
先说怎么定义问题。
爱因斯坦说: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弄清楚这道题到底在问什么。一旦清楚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
牛人就是牛人啊,这话听着怎么就那么有道理,但是——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告诉你要先花时间研究明白题干,然后再做题,否则刷题都是白刷。
研究题干有两个途径:第一,澄清真正的问题;第二,知道哪些问题需要被解决。
所以,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真正的问题,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被解决。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真正的问题,那么,哪些才是?
真正的问题往往隐藏在表象之下,需要通过解除理解偏差、隐藏偏差和成因偏差,才能浮出水面。
理解偏差:如果一个问题是别人提出的,出现理解偏差的几率就高。毕竟人和人是那么的不同,想法千差万别。这时候千万别去猜你领导的意图,可以通过提问来明确。
隐藏偏差:这里圈圈举了自己的例子,说是一个大客户对他们提出的方案总是不满意,圈圈只好动用资源向大客户所在公司的员工求助,才明白了真正的原因。这提示我们,不管是面对客户还是家人,要通过挖掘他们的真正需求来搞明白问题本质所在。
成因偏差:公司管理效率低不仅是因为表面可见的流程不够优化,再向内分析,才发现是组织架构的问题。所以,想认清本质就要一步步分析到根本原因。
这三个方法基本可以帮我们高效地找到问题的本质。
比如,关于我的写作水平提升慢的问题。
我可以自我提问:是因为技巧学习不够还是心态问题,还是说练习的少了?最后发现,是刻意练习做的不够有针对性。
你也像我一样找个问题,马上上手试试哪个方法好用吧。
再来说第二个大方面,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被解决。
有请赵工登场。
我曾经问过赵工这样一个问题:“领导安排给你的工作特别多,你怎么处理?”我以为他要跟我讲“四象限工作法”,没想到他说:“我会首先判断哪些是重复劳动,哪些是新问题。如果是重复劳动,我会向领导申请,请新人员工来做。”
赵工啊赵工,也是半个牛人啊~~
赵工的选择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你自己扛,价值低的东西你要学会放一放(其实我是最需要学着放一放的那个)。
显然,问题和困难也是有价值、需要取舍的。
上图!
从这个象限图里,可以明确看出区间1、2、3里的问题都是不值得我们关注的垃圾问题。
分别是:
“区间1小插曲”就是重复劳动呗,以速战速决或者交由他人去做的方式迅速PASS;
“区间2困难游戏”是指那些没啥大作用但是挺耗时耗精力的事,那就设定时限,做的差不多就行,因为本身也不是重要任务嘛;
“区间3无底洞”,比如,股市。它确实关系到你的人身财产,但搞定它绝不是你一个小小股民能做的。所以,对于这种“无底洞”似的问题还不如动用我们的感性脑。
那么,最最值得我们去解决的就是区间4的问题。
高价值陷阱——解决度和关键度双高。
但为什么说是陷阱呢?因为这些问题往往关键的让我们难以抉择,于是,拖延症犯了。
比如,辞职再择业就是个高价值陷阱问题,值得解决。
但是拖延绝对解决不了,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上——收集信息、自我分析、咨询他人......
别想了,赶紧动起来!
不知道自己身上有价值的问题是什么?好吧,办法清单我放在文章最后了。
最后讲两种思维方法,第一个是结构化思维。
先做一个实验,一分钟快速记住下面的数。
9、2、8、4、2、7、0、3、1、4、6、5、3、1、5
肯定没记住吧?因为我也没记住。
但是我告诉你,这组数重新排序其实就是——
1、2、3、4、5、6、7、8、9、0、1、2、3、4、5
这就是结构化思维,用一个结构把碎片化的信息放进去并归类。
这种思维不仅可以帮我们更快的记住知识,更能系统化的解决问题。
有时候,你和解决问题之间就差了一个结构化思维。
怎么形成结构化思维呢?有几个方法。
第一,自上而下:找一个结构框架,把信息放进去。像这样。
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去找结构:
简单的,时间、空间、等等;二维的,任务矩阵(紧急的、重要的);三要素的,3C战略三角(公司、顾客、竞争对手);迁移过来的框架也可以,比如用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找对象的问题。
第二,对于复杂的问题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
头脑风暴找出相关因素,对这些要素进行分组,提炼出本组关键词,组合出结构框架,在此基础上补充观点。
诺,最后形成的就是如下结构嘞。
当然,有时候只用这种纵向的结构思维是不够的。
这时候,就需要一种横向思维,也就是发散思维。
比如,我要考虑提高写作水平问题,除了垂直分析一些重要因素外,还需要横向思考外部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在写作上能够花费的时间。
发散思维的架构要遵循以下五步。
第一,信:从观念、信息上做好创造准备;
第二,放:打开思维,脑洞越大越好;
第三,虑:过滤掉不靠谱的想法;
第四,将思维整理归纳成方案,进行结构化思维;
最后就是执行了。
好了。回顾今天讲的内容——
如何解决问题,首先要先确定哪些问题值得我们解决,这一步可以节省大量时间,相当于多活了好几年。
接下来,你就可以在有价值的问题上充分开展你的结构化思维和发散思维啦。
在生活中进行刻意练习,不仅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升创造力。
附如何快速找到有价值问题的清单
①澄清需求——我是否清楚该问题/任务的背景、目的、关键利益方、可用资源、时间要求?
②挖掘诉求——对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挑战?ta的真正诉求是什么?这个诉求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实现?我可以怎么帮助ta实现?(若不是跟人相关的问题,此条可略过)
③找准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事情就会都顺利了?我解决的只是表象问题、还是真正成因?
④确定关键——这个问题现在是否必须被解决?是否有其它更加重要的问题需要我去花时间?
⑤确定可行——这个问题现在是否可以被解决?我解决这个问题大概需要多久?这个时间是否可被接受?
⑥正确思考——这个问题我思量多久了?有没有进展?继续如此,是否有可能找到答案?(当你因为无法进展而苦恼的时候,问这个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