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创(原创)竞争者的垄断梦
2020年3月10日,欧盟普通法院(General Court)开始就英特尔在电脑芯片市场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对电脑品牌机制造商(OEM)实行排他性返利(rebate)、排除竞争对手AMD的反垄断案进行重新听证。
Long long ago,there was an Intel…
那还是2000年,当大家都沉浸在世纪之交的兴奋和不安中的时候,AMD向欧盟委员会起诉英特尔的垄断行为,距今已有20个年头。
2004,欧盟委员会开始着手调查,可英特尔极不配合。当欧盟委员会要求英特尔提供相关资料的时候,英特尔却提出AMD必须向他提供同样的资料作为交换条件。
到底是二氧化硅材质,够硬核。
2009年,欧盟委员会裁定英特尔违法,罚款10.6亿欧元。这笔钱导致了英特尔2009年第二季度财报亏损,22年以来的第一次。
好气好没面子啊,英特尔坚决不服,上诉。
上诉的过程十分漫长,想赢首先得活得足够长。
2014年,欧洲普通法院裁定欧盟委员会赢,维持原判。
英特尔继续上诉,反正程序得走完。10亿欧元啊,巨头的钱也不是海里漂上来的。
继续漫长地等待。
2017年,欧洲法院(EU Court of Justice)推翻了普通法院的判决,发回重审。
要不说,人生需要持之以恒呢。
然后,就到了现在。
英特尔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这一战如果打赢了,以后就可以在江湖横着走了,没人管!
顺便还能挣它10亿欧元,完成一个小目标。
想想就怪美。
毫无爱意的二人世界
电脑芯片江湖挺无聊的,一共就俩人:
英特尔:成立于1968年,当时(2008年)营收383亿美元,净收入70亿美元。
AMD:比他小一岁,成立于1969年,当时营收为60亿美元,净收入嘛,负的33亿美元,在亏损。
那个时候的AMD市场份额只有20%多一点,不仅体量上不是英特尔的对手,技术上也不行。
他家的CPU性能一般,发热量大,兼容性更是不如英特尔,让电脑制造商们很头痛,用起来麻烦。
但是AMD有一个别人无法忽视的优点:便宜。
便宜是当年AMD能和英特尔打上几下的唯一优势,正是AMD的存在,才使得英特尔的CPU价格不至于涨到天上去。
哪怕是只有20%的市场份额,对于压制竞争对手的价格也足够了。
我们都得感谢竞争对手,特别是那些弱小的竞争对手。
有没有竞争,直接关系到你我这些消费者的钱包。
既然AMD唯一的优势是低价,那英特尔和他打价格战不就完了么?
此时此刻AMD正处于亏损,身子板弱得很,撑不了多少时候吧?
多好的机会!
可是拼价格是比较low的竞争方式,自己的代价也不低。
作为老大,打法必须得与众不同,将来能够作为案例被写进教材和公众号里的那种。
花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把钱花在哪里效果最好。
英特尔选择了电脑品牌机制造商,而不是消费者。
赠你玫瑰,惦念的却是别人
当年的前10大电脑品牌机制造商为Dell、HP、IBM、Lenovo、Acer、Fujitsu-Siemens、Toshiba、NEC、Gateway、Sony。
现在看这个名单,后面几个已经不在,或是相当于不在了,前面的老大依然是老大。
品牌机厂商买来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这些东西,然后组装成一台电脑卖给消费者,他们是CPU的直接购买者。那些自己买配件组装电脑的IT高手我们就不考虑了,他们的数量和品牌机的出货量相比是沧海一粟。
英特尔把大把的钱砸向电脑品牌机厂商,具体有两种姿势:
1. 市场推广费用(market program discounts)
每一台用了英特尔芯片的电脑都会在电脑外表、显示器、包装箱上贴个“Intel”的标签:
这些英特尔都会给钱。
当品牌机厂商们推出新款电脑,做广告时,平面广告上也少不了放上“Intel”的标志。视频广告的结尾通常还会出现那几声已经钻入我们脑海,挥之不去,赶之不走的 “灯!等灯等灯!”
这些广告英特尔也都会给钱。
当英特尔推出一款含有新技术的芯片时,品牌机厂商们在广告宣传中也会随之突出这一新技术的特点,和英特尔十分合拍。
当然,英特尔还会额外再给钱。
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上只会掉陷阱。
品牌机厂商们先行支出的这些广告费用英特尔给报多少呢?
这还不简单,贴好发票签好字盖好章找英特尔的财务报就完了,发票抬头别忘了开“英特尔”啊……
No,英特尔说,我们不需要发票。
各位能拿回多少广告补助,取决于从我这里采购的芯片数量。
明明是广告费用的补贴,具体数额却取决于芯片的采购数量。
英特尔的“戏”就在这里。
谁都知道英特尔的芯片性能好、知名度高,可是AMD便宜。
从戴尔、惠普、联想他们的角度想想,他们干的活儿有什么技术含量吗?
CPU、主板、硬盘、内存、显卡、显示器都不是自己的,他们的工作只是“组装”而已。大家本质上都是从别人手里买来配件,装成整机卖给消费者,毫无技术含量。
没有技术含量的竞争,只能打价格战。
电脑品牌机市场的价格竞争很激烈,厂商们对于零配件的成本十分敏感,这个时候,AMD的芯片就显得有那么几分可爱了。
便宜啊!
电脑性能的差异不直观,如果你买回电脑来只是打个字、翻个牌、挖个雷、上个网,硬件性能是严重过剩的,这个时候英特尔和AMD的性能差别就无所谓了,反正都用不完。
可是价格的差别却是一目了然,就少那么几块钱,对消费者的冲击力却很大。
道理都懂,尤其是英特尔。
一方面让厂商在广告中突出“Intel”,突出和AMD的性能差异。
别人说自己好,比自己说自己好,更好。
发动众品牌机厂商给自己打广告,结果就是不管你看见的是什么品牌的电脑广告,最后总能看见英特尔的广告。
洗脑效果一流,比英特尔自己花钱做广告的效果好多了。
另一方面,品牌机厂商要想从英特尔手里拿到钱,芯片的采购数量必须得达到一定要求。
一年的电脑出货量是个定数,从英特尔那里买的多了,从AMD那里买的自然就少了。
英特尔用钱,打消了品牌机厂商们用AMD芯片来省钱的念头。
依照芯片采购数量来给品牌机厂商广告补贴,更是从行动上断了他们用AMD芯片的可能。
看几个例子。
(惠普这是瘦成了一道闪电)
英特尔要求惠普使用的自家芯片至少要占到出货量的95%才能拿到广告补贴。
为啥对惠普这么苛刻?
惠普在2002年8月发布了使用AMD芯片的Compaq D315,惠普是第一个在商务台式机这一产品线上采用AMD芯片的品牌机厂商。商务机的数量巨大,而且对电脑性能要求不高,所以是AMD的优势地带。
英特尔在和惠普进行广告补贴谈判的同时,要求惠普不采用,或者延缓AMD芯片机型的发布。
当英特尔得知AMD芯片的机型已经发布后,立马终止了和惠普的广告补贴谈判。
因为惠普有前科,所以必须得搞个“95%”这一足够有安全感的数字。
戴尔是电脑品牌机的老大,也是英特尔和AMD眼里的“西施”。
2002年,AMD希望戴尔使用他的新款芯片,戴尔用了3年多的时间进行了详尽的可行性评估,结论是基于AMD新芯片的性能和低价格,应该采用,否则将使戴尔电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在戴尔忙着调研评估AMD芯片的这三年期间,英特尔在一旁默默地给Dell不断增加广告补贴。
给钱,给很多钱。
然而,2006年当戴尔开始在部分产品中采用AMD的芯片时,这些补贴又突然都不见了.....
用了AMD的芯片省了一笔钱,英特尔的补贴没了又损失了一笔钱。
英特尔要的就是这种左右为难的尴尬。
2. 明盘吧:不用AMD的芯片,你就可以拿到钱!
“市场推广费用”还只是半遮半掩的手法,英特尔坚决贯彻“软硬兼施,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2003年,Acer计划发布采用AMD新款Athlon 64芯片的电脑。然后英特尔立马找Acer重新谈判市场推广返利:
“我可以加钱。”
“哦?”
“你得延迟发布装了Athlon 64芯片的新款电脑。”
“……”
“你还得逐渐减少后面的产品中使用AMD芯片的比例。”
“……”
“最重要的是,那个K8芯片有点强。你要是承诺不使用K8,我可以额外再给你1500万美元!”
“哦……”
被活活拆散的一对
品牌机江湖中,戴尔第一,联想第二,第三是谁?
谁曾想,联想对英特尔也很烦。
联想的出货量很大,可是英特尔的产能一直跟不上,缺货严重。
英特尔的产能成了整个电脑品牌机行业的瓶颈。
他的新款芯片发布了,你的广告打出去了,配套的机型也设计好了,其他配件都采购到货了。
所有人都眼巴巴地等着英特尔的芯片……
然后,他告诉你:工厂出了幺蛾子,无法按期交货。
前期投入的市场营销效果在快速消逝,品牌机厂商们欲哭无泪……
2005年联想因为英特尔的缺货造成了巨大损失,不想再这么赔下去了。
联想开始和AMD商谈,双方很快商定推出使用AMD芯片的电脑,并对外宣布新机型将于2006年6月份发布。
联想和AMD的关系快速升温,进入蜜月期。
2006年3月,英特尔找到联想,要再续前缘。
路数老套,只是这次英特尔的开价大到联想无法拒绝。
2006年4月,在离新品发布会还有两个月的时候,AMD收到了联想的信:
“Dear D,我们很遗憾地告诉你,发布会得延期了,12月再办吧。请相信我,这是一个被迫无奈的选择,我们也不想这样……
—爱你的想 ”
请自行脑补AMD的感受。
到了12月,AMD又收到了联想的信:
“Dear D,还是很遗憾地告诉你,我们的发布会这个月还是开不成,再拖到明年1月份吧。
—爱你的想 泣书”
然后,大家都猜到了,就没有然后了。
联想虽然很牛,可依然惹不起英特尔,人家有80%的份额啊。
联想可以咬咬牙不用AMD的芯片,可是不敢说不用英特尔的芯片。
少了英特尔的芯片装不成电脑,就是这么拽。
被逼上绝路的AMD
又轮到惠普了,他没戴尔和联想那么强悍,待遇也就差一些。
上面说了英特尔要求惠普采用自己家芯片的比例必须超过95%才能拿到广告返利。
除此之外英特尔还提了一堆附加条件:
“采用AMD芯片的惠普电脑只能卖给政府部门、教育和医疗机构,不能卖给占市场主流的商务客户。”
大头市场先给排除掉。
“采用AMD芯片的惠普电脑只能在接到客户订单后再生产,不得在销售渠道中保留库存。”
也就是说,当客户要买AMD芯片的电脑时,惠普只能这么答复:
“亲,这个款没有现货呢!您现在下单我们马上安排生产,亚非拉包邮哦~”
谁有那个耐性等你现生产啊?哪个有现货?
使用英特尔芯片的那些都有现货。
够威够力,英特尔从来没说不让惠普生产销售AMD芯片的电脑,可是效果就是这个样子。
AMD看着自己一仓库的芯片心生悲凉,红着眼对惠普说:
“这些你都拿走,我不要钱,一分钱也不要!只求你装在电脑上卖出去,让大家体验一下我的芯片已经不是以前那么差了。总可以了吧?”
看看AMD被逼到什么份儿上了,免费大赠送。
(哎,对了,英特尔为什么不告AMD掠夺性定价呢?)
很悲壮,惠普也很同情,毕竟同是被英特尔欺负的沦落人。
可是惠普掏出算盘噼里啪啦了一通之后,拉着AMD的手哭着说:
“兄弟对不住了,不要钱我也不敢多要,否则那个谁要扣我一大笔返利,损失惨重啊……”
惠普只敢按照5%的上限,拿了AMD16万个免费芯片。
把对手搞到白送都没人敢要的地步,这比价格战高明得多,也狠毒得多。
够了,英特尔成功地把AMD排除在了市场竞争之外,但靠得不是低价格或者高质量,而是和电脑品牌机厂商之间的排他性行为。
妨碍了电脑芯片市场的竞争,违法。
英特尔不会轻易认罪,他梗着头说:
“AMD混到现在这个样子完全是因为他自己不争气,和我没关系啊!就算我没干这些事,他也还是这个样子!”
虽然我们都知道英特尔不讲理,可你要反驳他还真不容易。
事情已经发生,无可更改。
如何证明本来会发生可实际没发生的事,在“如果”下就一定会发生呢?
又如何证明英特尔的违法行为造成了多大的损失呢?
这个时候,需要经济学出场了。
(未完待续)
————
曲创(原创)竞争者的垄断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