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十六·五一】
沭阳吕观察名昌际,字峄亭,出身非科目,而诗似香山,字写东坡,好谈史鉴:真豪杰之士也。乾隆癸亥,余宰沭阳。观察尊人又祥为功曹,有异才,相得甚欢,官至常德太守。其时观察才四岁,今作冀宁道,养母家居,书来见招。余欣然命驾。则须已斑白,相对怃然。主于其家,园亭轩敞,膳饮甘鲜,致足感也。因赋诗云:“黄河水照白头颅,重到潼阳认故吾。竹马儿童三世换,琴堂书吏一人无。笑非丁令身为鹤,喜是王乔舄化凫。四十六年如顷刻,沧桑何处问麻姑?”“此邦赖有吕公贤,肯读淮南《招隐》篇?旧雨不忘云外客,官声久付晋阳烟。萧斋论史灯花落,子舍承欢彩服鲜。我奉慈云三十载,喜君追步到林泉。”一时和者如云。钱接三文学云:“百姓讴歌随路有,使君城府一分无。”吴南昀中翰云:“胸中武库谁能测,天下名山历尽无?”余因近体易招人和,故草草赋此二章,而别作五古四首,存集中。
沭阳,今江苏省宿迁市下辖县。因位于沭水之阳而得名,简称“沭”。地处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四市结合部。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549),改僮阳郡为沭阳郡,兼置下城、临渣、服武、怀文等4县,隶属沭阳郡。陈宣帝太建五年(573),击溃北齐,占领沭阳郡,下城、临渣、服武三县并入怀文县。北周建德七年(578),改怀文县为沭阳县。隋开皇年间废沭阳郡,县治迁入郡治,隶属海州。隋大业十三年(617),改沭阳为沭州。唐总章元年(668),沭阳改属泗州。咸亨五年(674),还属海州。五代、宋、元依唐制。明洪武年间,沭阳从海州析出,隶属淮安府。清顺治、康熙两朝沿袭明制,雍正二年(1724),改属海州。民国属徐海道、东海专员公署、徐海行政公署。1949年后隶属淮阴行政专员公署。1983年,属淮阴市。1996年,隶属新成立的地级宿迁市。按:袁枚在乾隆八年至十年(1743—1745)仼沭阳知县。
吕昌际(1735—1807),字峄亭,号莱园,沭阳韩山人。乾隆二十四年(1759)由贡生援例授广西某县县丞,后升布政司理问、河南归德府商虞管河通判、粮捕水利通判、山西平阳府知府、冀宁道道员。因父亲病重辞官归里。嗜宋明理学,兼治易学。喜诗文。著有《山右宦游录》。
观察,本古代官名观察使的简称,清代为道员别称。
出身非科目,指不是通过科举途径入仕,如捐纳、恩荫、举孝廉等。这在清代官场上属于受科举入仕官员排挤的对象,亦有专门规定不得担任某些职务,如各省学政,乡试、会试主考官等。
香山,指唐代诗人白居易。
东坡,指宋代书法家苏轼。
乾隆癸亥,指乾隆八年,1743年,农历癸亥年。
尊人,指父亲。
吕又祥(生卒年不详),字瑞龙,一字凤图,祖籍安徽,父迁沭阳韩山。吕昌际父。在沭阳县衙练习簿书时,知县袁枚每有询问,他答对无讹,为难得吏才。因沭阳临近黄河(未改道前),故对治水尤精。捐纳入仕,授滕县主簿,升泇河通判(驻滕县),乾隆二十九年(1764)因治理定河有功升曹州府同知,后升任湖南常德知府。因病辞归故里。袁枚70岁重游沭阳,吕又祥父子迎接至家,彻夜叙旧,饮酒赋诗,相得甚欢。吕又祥辞世后,袁枚撰《常德府知府吕君墓志铭》,流于后世。
冀宁道,古代行政区域名。明代山西等处按察司置,兼察太原府。清代为“分守冀宁道”,辖太原、汾州、潞安、泽州四府及辽、沁、平定三州,兼管水利。治所在太原。
主于其家,意思是寓居于其家。主,寓居、寄住的意思。《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至陈,主于司城贞子家。”《孟子》:“或谓孔子于卫主痈疽(痈疽:人名,即雍渠,卫灵公的太监。另一说指治痈疽的医生,是卫灵公的亲信),于齐主侍人(侍人:即寺人、奄人,即后来所谓的宦官,或称太监)瘠环(瘠环:人名)。
致足感也。意思是这足以使我感动了。此语脱胎于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译文:阮瑀的书札文词美丽,使人感到十分快乐。
潼阳,地名,今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潼阳镇,地处沭阳县西北部,东与庙头镇为邻,南与颜集镇、新河镇隔河相望,西与新沂市高流镇、阿湖镇接壤,北与桑墟镇交界。清顺治十年(1653),设阴平镇,属六乡一里。1983年,改为阴平乡;1999年,阴平乡改为潼阳镇。
丁令身为鹤,典故,“丁令威化鹤”,音dīng lìng wēi huà hè,用来喻指世事的变迁。旧题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汉)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见《古书典故辞典》第019页1984年版。
王乔舄化凫,典故,“王乔凫舄”,音wáng qiáo fú xì,《后汉书·王乔传》:“王乔者,河东人也。显宗世,为叶(亦作邺)令。乔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辄有双凫(野鸭)从东南飞来。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鞋)焉。乃诏尚方许多工作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释义:王乔为叶县县令,用神术将尚方赐给郎官的鞋子变为两只野鸭,每月朔望都飞到京城朝见皇帝。后遂用“仙凫、仙舄、飞凫、凫飞、飞舄、凫舄、双凫舄、双凫、履凫、舄凫、凫化舄、舄化凫、叶县凫、邺县凫、县令凫、王凫、王乔舄、王乔履、王乔屦、尚方舄、尚书舄”等写地方官,多言其足迹所至。亦借指野鸭或鞋子。
麻姑,音má gū,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仙,《神仙传》说她为建昌人,修道牟州东南姑余山,东汉桓帝时,麻姑应王方平之约,降于蔡经家,能掷米成珠,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据史料记载,麻姑形象为十八、九岁的女性,貌美,头顶有发髻,余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绣,光彩耀目。东晋时期,《神仙传·王远》载:麻姑自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昔,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
淮南《招隐》篇,指汉赋《招隐士》,是汉代淮南王刘安门客淮南小山(一说为淮南王刘安)的赋作。其主要内容为陈说山中的艰苦险恶,劝告所招的隐士(王孙)归来。全赋采用铺叙手法,生动地描绘出荒山溪谷的凄凉幽险,渲染出令人怵目惊心的艺术氛围,显现隐士幽居的寂寥艰危,急切地表达“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向,通篇感情浓郁,意味深长,音节和谐,优美动人。此赋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及美学价值,历来为人所称道,堪称汉代骚体赋的精品。
旧雨,音jiù yǔ,旧日朋友,老友。典故名,典出《全唐文》卷三百六十《杜甫二·秋述》。“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意思是过去宾客遇雨也来,而今遇雨却不来了。后以“旧雨”作为老友的代称。
云外,音yún wài,释义:1、指高空。隋·李播《天象赋》:“动则飞跃於云外,止则盘萦於汉沂。”2、高山之上。亦指世外。唐·元稹 《玉泉道中作》诗:“遐想云外寺,峯峦渺相望。”宋·吴文英《齐天乐》词:“流红江上去远,翠尊曾共醉,云外别墅。”3、比喻仙境。宋·吴文英《浣溪沙·春情》词:“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官声,音guān shēng,意思是指为官的声誉。《镜花缘》第五九回:“况史伯伯在此多年,官声甚好,各兵受恩深重。”
晋阳,即今山西太原,是山西省太原市的古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北方大都会。晋阳的始建年代不详。晋阳最早出现在史书中的年代是公元前497年。先后作为赵国都城、秦太原郡治、汉初代国都、汉并州治、曹魏并州治、西晋太原国都、前秦都城、北魏并州治、北魏末期实际行政中心、东魏下都和实际行政中心、北齐别都和实际行政中心、隋太原郡治、唐初并州治、武周北都、唐北都、唐北京、前晋都城、后唐西京和北京、后晋北京、后汉北京、北汉都城。979年,北汉统治者向北宋太宗投降,晋阳被北宋占领,宋太宗以“盛则后服,衰则先叛”将晋阳火烧水淹,彻底摧毁。三年后在晋阳以北的唐明镇重建太原城。明朝时,在晋阳城故址西南部建立太原县(今晋源区晋源街道)。在本条诗话中,吕昌际曾任陕西冀宁道道员,驻太原,故有此说。
萧斋,音xiāo zhāi,唐·张怀瓘《书断》:“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字存焉。李约(字在博,一作存博,自号为“萧斋”,唐宗室诗人)竭产自江南买归东洛,建一小亭以玩,号曰‘萧斋'。”后人称寺庙、书斋为“萧斋”。
子舍,音zǐ shè,释义:1、小房;偏室。一说,诸子所居的屋舍。《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建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入子舍,窃问侍者,取亲中帬厕牏,身自浣涤。”司马贞索隐:“刘氏谓小房内,非正堂也。小颜以为诸子之舍,若今诸房也。”宋·梅尧臣《送任太傅归省西都》诗:“子舍今归浣裙切,里门重戒下车勤。”2、借指儿子;儿女。宋·富弼《韩国华神道碑》:“教子舍悉用经术而济之以严。”宋·叶适《宋故中散大夫张公行状》:“初,公至郡,谍报‘虏主祈太清宫,且窥边州’,人大恐,定远县逃奔几尽,公不为动,但遣承局趣取子舍,远近安之,亡者复还。”
慈云,音cí yún,比喻佛之慈心广大,犹如大云覆盖世界众生。《鸡跖集》:“如来慈心,如彼大云,荫注世界。”在本条诗话中,袁枚借此来比“慈母”。因为袁枚并不信佛,同时,吕昌际亦是以奉养父母为由辞官归乡的。
钱接三,袁枚任沭阳知县的朋友之子。当时,钱接三刚断奶。此次回沭阳,先住其家,后去了吕昌际家。见袁枚《重到沭阳图记》。
文学,音wén xué,古代官名。汉代置于州郡及王国,或称“文学掾”,或称“文学史”,为后世教官所由来。汉武帝为选拔人才特设“贤良文学”科目,由各郡举荐人才上京考试,被举荐者便叫“贤良文学”。“贤良”是指品德端正、道德高尚的人;“文学”则指精通儒家经典的人。魏晋以后有“文学从事”之名。唐代于州县置“博士”,德宗时改称“文学”,太子及诸王以下亦置“文学”。明清废,但作为精通儒家经典的人的尊称。“文学”词义的转变始于魏晋时期。史载:曹丕“初,帝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
使君,音shǐ jūn,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吴南昀(生卒年不详),乾隆时官吏,官内阁中书。
中翰,音zhōng hàn,释义:1、指皇宫内收藏图书文籍之所。2、明、清时内阁中书的别称。
近体,指近体诗,即格律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