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新四军刚刚成立时,并没有师级番号。1941年1月,在苏北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以陈毅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各部队重新整编为七个师。
第一师:师长粟裕
部队组成:第1、第2、第3旅分别由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属第1、第2、第3纵队改编,是陈毅和粟裕带领到江北的部分队伍。
兵力:11000余人。
第二师:师长张云逸
部队组成:第4旅由新四军四支队改编,第5旅由新四军五支队改编,第6旅由江北游击纵队改编。此外还有路西联防司令部和路东联防司令部。
兵力:18000余人。
第三师:师长黄克诚
部队组成:第7、第8、第9旅分别由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第二、第三支队改编。
兵力:20000余人。
第四师:师长彭雪枫
部队组成:第10旅由八路军第三四四旅改编。第11旅和第12旅由新四军第六支队改编。
兵力:15000余人。
第五师:师长李先念
部队组成:第13旅由原豫鄂挺进纵队第二、第三、第五团编成,第14旅由原豫鄂挺进纵队第一团、黄冈地方武装、第九团编成,第15旅由原豫鄂挺进纵队第六、第十、第八团编成。
兵力:15000余人。
第六师:师长谭震林
部队组成:第15旅由第二支队改编。第18旅由战斗在东路地区的第三支队改编。
兵力:8000余人。
第七师:师长张鼎丞
部队组成:下辖第19旅和挺进团,主要由皖江地区游击纵队和皖南事变突围出来的部队合编。
兵力:3000余人。
新四军七个师中,三师和四师主要由八路军改编,二师和五师源自新四军成立时的第四纵队,一师和六师是陈军长和粟裕带领的第一纵队和第二纵队,七师是第三纵队和皖南事变突围出来的部队。成立时前五个师兵力强,后两个师兵力弱。
1944年,陈军长在延安总结新四军工作,对主力师进行了点评:
我军在对敌对顽作战上避战、浪战、硬拼等错误均犯过的。对一师要阻止其浪战硬拼,不患不及,而患其过。三师不患其过,而病在不及。二师则常打平伏,指挥上常常病在分散兵力。四师全是新军,战斗力逐渐提高。五师游击战锻炼极强,大战的机会尚少。
刚成立时兵力排第5的一师,此时已经成立最强师,陈军长认为打仗太多。三师八路军主力多,陈军长认为打仗不够。二师、四师、五师还需要成长。
新四军第一师和第六师后来合并,统一由粟裕指挥。解放战争中,发展出华东野战军的三个主力纵队,叶飞上将的1纵,陶勇中将的4纵,王必成中将的6纵,一个非主力纵队,管文蔚的11纵。
第三师在黄克诚大将带领下,开赴东北,发展为东北野战军的两个主力纵队,刘震上将的2纵,黄永胜上将的6纵。此外,第三师还有部分部队,参与组建了陈光将军的6纵,邓华上将的7纵。
第二师发展为华东野战军一个纵队(含第四师部分),韦国清上将的2纵。
第四师发展为华东野战军一个纵队,陈庆先中将的12纵。
第五师抗战时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解放战争中,第七师发展为中原军区2纵,中原突围后,第七师13旅,15旅的剩余部队组成江汉军区独立旅。皮定均中将率领的中原军区第一旅突围到华中,成为王必成6纵的一个师,皮旅下辖第五师14旅特务团。
第七师抗战后开赴鲁西南,改称山东野战军第7师,后来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
新四军七个师发展各不相同,第一师发展出三个主力纵队,与山东八路发展的九纵成为华东野战军的四大主力。第三师成为东北野战军的两大主力。其他几个师发展也各不相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