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是为了增强思考能力和创意,但事实却相反。
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项实验中,科学家将参与者分成两组,两组解决同样的问题,比较哪一组的用时短。第一组取平均值,另一组提供奖励给解答时间排在前25%的人。
结果,提供奖励的那一组平均时间比第一组多花了三分半。
这个结果看上去显然不合理。
通常希望人们做得更好,我们就会给他们提供奖励,赋予他们动机,但是实验却显示这些奖励反而导致了消极影响。
事实上,这个实验并不是误差,在过去四十年间,这个实验的结果一再重复。
外部的激励因素和内部的激励因素,两者相差悬殊。
胡萝卜加大棒式的外部激励,对许多20世纪的工作是可行的,但面对21世纪的工作来说,这些机械化、赏罚分明的做法已经不管用了,有时候,甚至会招致反作用。
在规则简单、目标明显的情况下,在那些例行性的、常规性的、左脑式的工作中,奖励产生了作用,让我们集中精神,变得专注。这就是为何奖励在许多情况下是有效的原因。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33721/9e36f19280ba79ac.jpg)
而在一些没有清楚的规则和明确的目标,需要创造力的、右脑式的工作中,奖励却令我们眼光狭隘,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33721/e49445cc5e70fb96.jpg)
Dan Ariely(经济学家)与他的同伴,对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进行的研究显示,在机械形态的工作中,奖励越高,表现越好;在需要创造力、动力和专注的工作中,越大的奖励却带来越差的表现。
经济学家得出的结论是:金钱的诱因能对整体绩效带来负面效果。
在21世纪,新的商业机制围绕三个基础上:自主性、掌握力和使命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33721/2ace69ab846bab24.jpg)
自主性:想要决定自己人生的需求
掌握力:想要在举足轻重的事情上做得更好的欲望
使命感:希望我们所做的事情是为了更高远的理想的渴望。
在谷歌,工程师们可以用五分之一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完全自由地支配这些时间。谷歌一年中有一半的新商品都来自这五分之一的时间。
另一个现实中的例子是,上世纪90年代,微软开始Encarta的百科全书计划,他们使用了所有正确的诱因,付钱给专业人士负责写和编辑这些文章,收入颇丰的主管们负责监督整个计划,保证在预算和限定时间内完成。
几年后,另一个百科全书计划采用完全不同的模式开始了,为了兴趣而做,没有人获得一分钱的收益,这就是维基百科。
自主性、掌握力和使命感 vs 胡萝卜和大棒,前者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外部的激励因素,外在动力,这种20世纪的奖励是有用的,但是在一种非常狭窄的情况下。它们会破坏创造力。
高绩效的秘密,不是奖励和惩罚,而是看不见的内在动力,让人为了自己而做的动力,让人又使命感的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