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陈海贤发展心理学课笔记2

陈海贤发展心理学课笔记2

作者: 王家胖丫头 | 来源:发表于2018-11-09 17:03 被阅读19次

    22丨关系中的自我:从个体视角到关系视角

    讲课在你听课之前,没有在听,我的讲变成了喃喃自语。这就是关系。

    1.自我存在于关系中

    通常我们从个体角度思考自我,假定存在着一个稳定的、独立于他人的自我,这个自我决定这我的想法和行为。相应的,我的想法和行为背后,隐藏的是我的个性,个性决定了我们大多数情况下会怎么想、怎么做。

    其实,没有一个单独的自我,每一个关系里,都有一个不同的自我;不是你的个性,而是你所处的关系,决定了你的想法和行为。如果你表现出自己不想要的行为,那也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你所处的关系出现了问题。

    四个层次解释

    第一,人无时不刻不在关系中。

    家庭有家庭关系,工作有工作关系。独处时,独处空间是由关系界定的。在家里,有个门,你知道陌生人走过,也不会随意从这个门闯进来。但你不能光膀子走出屋子。虽独处,会想老板、家人、约谁吃饭,这是在关系中达成的共识。

    第二,在不同关系中,你的自我是很不同的。

    跟陌生人说话,脸红,可熟悉朋友面前你会很放得开。办公室,你会努力工作,到家往沙发一躺。内向、外向的你;勤快、懒惰的你,这些都是你,只是在不同关系中的你。

    传奇老师马尔瓦·柯林斯,她的学生都是公立学校退学的,被认为学习障碍的学生。而很多都考上大学,成为律师、医生、法官等。相信孩子聪明、独一无二、激励“我相信你可以做的更好”。这种教育的本质是塑造了一种新关系,关系变了,学生的表现自然也就变了。在不同关系中,人的自我是很不同的。

    第三,决定你行为的是你所处的关系,不是你的个性。

    妈妈责备儿子“没做作业,孩子不听话”,接起电话“老师呀,您说家访,孩子让你费心了”。反映的妈妈在亲近和疏远这两种不同关系中的差异,而不是所谓真实自我和虚假自我的差异。

    第四,关系视角让思考问题的视角发生重大转化,一些看起来几乎无解的问题,突然有了合理的答案。

    如果是认同你的老板,交给你的工作,你工作效率高;而不认同你的老板交给你工作,你会非常拖拉,不想去做。这也说明,不是你自己,而是关系在决定你会不会拖延。

    2关系的视角拓展改变的空间

    如果你从个体角度来看自我,觉得你有一个稳定的个性。稳定就意味着你很难改变。有时候妨碍我们改变的,正是我们头脑里那个顽固的“自我概念”。可是从关系视角来理解,你在不同关系中的自我是不一样的,就可以去不同的关系中,发现不一样的自我。

    你不需要给自己贴“敏感内向”、“自卑”等个性标签。去审视具体是什么样的关系,导致你现在的行为。你也可能回去寻求另一种能让自己表现更好的关系。同样,你也不会去指责别人为什么有这么怪的个性,而是去理解什么样的关系,让他表现出这样的行为。这增加了自我发展的潜力,也拓展了改变的空间。

    头脑中的根深蒂固的自我,其实是一种抽象思维的产物。你有很多关系,每一种关系里,都有一个自我。你把这些“自我”的个性抽象出来,就变成了头脑中固有的自我。这种思考会增加控制感,可是也会让自我变得很稳定,很难改变。

    从关系看自我,就是一种正念思维,就是近的思维。是把每个自我,放到具体的关系中,从每一段关系去看自我的表现。这当然会增加改变的空间。

    23丨关系中的角色:关系如何塑造自我?

    1.角色影响我们的行为

    角色是行为期待,是关系里的人共同达成的隐性契约。身心灵培训班,学弟问去不去。他说赚钱,可以考虑,如果是正统心理学培训,不要去了。过一段时间,记者说身心灵培训班骗钱,你怎么看。“我不知道”。学弟的期待是资深心理学从业者,记者期待是科学的正统心理学代言人角色。我要扮演记者的期待的角色吗?不想。会想真的了解身心灵运动吗,也没那么了解。

    所以,角色就是这样,以一种不知不觉的方式规定了你的言行思想。

    2.语言要求和角色期待的矛盾

    开会讨论,不知要说什么,鼓起勇气要说,结果散会了。大姐说“你太愿意表现自我”,“对,对”。大姐不喜欢愿意表现自己的人,就不能指点江山了。

    语言上大姐希望她更成熟,但角色期待上,把她固定在需要指导的职场新人角色上。

    妈妈一方面说孩子没自主性了,另一方面又把他所有的事都做好了。

    3.调整角色的三个方法

    第一,在回应对方之前,先想想他把你放到了什么样的角色和位置上,而你真的接受这个位置和角色了吗?

    某来访者“遇到你,我有救了”,如果接受了,就等于承担了这个角色,来访者就觉得改变的责任在心理医生,而不是自己。“我可当不了拯救者,但我很愿意和你一道,看看能做什么”。把解决问题的责任又给他了。

    第二,与别人相处,已经有不舒服了,要考虑是不是我的位置或角色有问题。

    小A和好友闹翻了,好友问是留在北京还是回家乡找工作,小A说来北京。好友住她那里,找不到工作有怨气,“你的错,你让我留在北京的”。小A抱怨朋友不能吃苦。小A抱怨时已经把决定朋友命运的角色放到自己身上。言外之意“责任在我,只是你没做好”。

    第三,如果对一个人有期待,不要在语言上要求他,要向你期待他的样子对待他。期待的力量是很大的。《大坏狐狸的故事》,狐狸从鸡舍里偷了三个鸡蛋,本意等小鸡付出了吃的,结果小鸡一出生,跑到狐狸前喊“妈妈”。这种巨大的角色期待让狐狸根本没法吃,还承担保护小鸡的角色,变成了它们的妈妈。这就是角色期待的神奇力量。

    你能在关系中扮演很多角色,所以你的自我就有很多的可能性如果总是把自己固定在某个角色上,那么这个角色规定的言行举止变成了你的个性,久而久之,我们就忘了自己还有其他可能性。而自我也很难有进一步的改变和发展。

    反过来,尝试很多不同角色,发现自我的更多面,自我就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陈海贤发展心理学课笔记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vo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