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想法
《孟子》(十二)告子下篇3——不识君子①:原文注释1

《孟子》(十二)告子下篇3——不识君子①:原文注释1

作者: 知非非非 | 来源:发表于2023-12-18 20:32 被阅读0次

    【原文】

    淳于髡曰:“先名实者①,为人也;后名实者,自为也。夫子在三卿之中②,名实未加于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

    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也;不恶污君,不辞小官者,柳下惠也。三子者不同道,其趋一也。一者何也?

    曰:仁也。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

    曰:“鲁缪(mù)公之时,公仪子为政③,子柳、子思为臣④,鲁之削(xuē)也滋甚。若是乎,贤者之无益于国也!”

    曰:“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缪(mù)公用之而霸。不用贤则亡,削何可得与?”

    曰:“昔者王豹处于淇(qí)⑤,而河西善讴⑥;绵驹处于高唐⑦,而齐右善歌⑧;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⑨,而变国俗。有诸内,必形诸外。为其事而无其功者,髡未尝睹之也。是故无贤者也,有则髡必识之。”

    曰:“孔子为鲁司寇,不用,从而祭,燔(fán)肉不至,不税(tuō)冕而行⑩。不知者以为为肉也,其知者以为为无礼也。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13),不欲为苟去。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

    【译文】

    淳于髡说:“重视名声功业的,是为了别人着想;轻视名声功业的,是为了自己着想。先生的地位在齐国的三卿之中,但是名声功业方面,上不能辅佐君主,下不能造福百姓,就此辞职而去,仁人原来是这样的吗?”

    孟子说:“地位卑下时,不以贤者的身份服侍不贤的君主,这是伯夷的作风;五次去商汤那里服务,五次去夏桀那里服务,这是伊尹的作风;不厌恶昏庸的君主,不拒绝卑微的官职,这是柳下惠的作风。以上三人的作风不同,但方向是一样的。一样的是什么?应该说,就是仁。君子只要行仁就好了,何必要做法相同呢?”

    淳于髡说:“鲁穆公的时候,公仪子主持国政,泄柳与子思也都在朝为臣,然而鲁国的削弱却更加严重,贤者对国家没有好处,就像这样啊!”

    孟子说:“虞国因为不用百里奚而亡国,秦穆公用了他就称霸。可见不用贤者就会亡国,想要削弱谈得上吗?”

    淳于髡说“从前王豹住在淇水旁边,河西的人因而善于唱歌;绵驹住在高唐,齐国西部的人因而善于唱歌;华周、杞梁的妻子,为丈夫的死而痛哭至极,结果改变了一国的风气。里面有什么,一定会表现在外面。做了一件事而没有这件事的功效,我不曾见过这样的情况。所以现在是没有贤者,如果有,我一定会知道的。”

    孟子说:“孔子担任鲁国司寇时,不受重用,有一次跟随鲁君去祭祀,祭肉没按规定送来,孔子连礼冠都来不及脱下,就匆忙地准备离开。不明事理的,以为他是为了祭肉而离开;明白事理的,认为他是因为鲁君失礼而离开。至于孔子,却是要自己背一点小罪名而离开(以免大家完全怪罪鲁君),不想随便辞官而去。君子所做的事,一般人本来就不会了解的。”

    【注】

    ①名实:名,名誉;实,事功。

    ②三卿:指上卿、亚卿、下卿,《礼记》说:“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孟子在齐国时,曾位列三卿之中。

    ③公仪子:即公仪休。他做鲁相时,奉法循礼地治理鲁国。

    ④子柳:即泄柳。

    ⑤王豹:卫国人,擅长歌唱。

    ⑥河西:这里指卫国,因为卫国在黄河西岸。

    ⑦绵驹:齐国人,擅长歌唱。高唐:地名,在齐国的西部,今山东禹城西南。

    ⑧齐右:齐国西部,古时以西方为右。

    ⑨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华周、杞梁都是齐国的臣子,后来攻打莒的时候战死,他们的妻子十分悲伤,对着城墙哭泣,将城墙都哭倒了,据说后来齐国的风俗就变得擅长哭泣。

    ⑩司寇:主掌司法。孔子曾任鲁国的“大司寇”,位与“三卿”并列。燔肉:也写作“膰肉”,即祭肉。按礼节,祭祀结束后要将祭肉分给参加祭祀的人。税(tuō):同“脱”。冕:祭祀时戴的礼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十二)告子下篇3——不识君子①:原文注释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xq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