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十二·六四】
鲍雅堂之妹,诗人步江女也,名季姒,工吟诗。金棕亭赠云:“续史正堪兄作伴,工吟恰好父为师。”
鲍雅堂,即鲍之钟(1740—1802),字论山,一字礼凫,号雅堂,丹徒人。鲍皋之子。清代诗人。少负隽才,文采秀逸,以《初月赋》为山东诸城刘墉所知。乾隆下江南,献诗赋,召试第一,授内阁中书。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及第,历充广东乡试副考官,升户部郎中。居官以风骨闻。为权臣和珅所压,浮沉郎署。好拔引寒俊。流连诗酒以终。诗有家法,父为“京口三诗人”之一。官京师时,与洪亮吉、吴锡麒、赵怀玉唱酬最多,法式善称为“诗龛四友”。著有《论山诗稿》、《山海经韵语》。
鲍步江,即鲍皋(1708—1765),字步江,号海门。清朝江苏镇江丹徒人,国子生。乾隆初,举博学鸿词,不就。壮岁游姑苏、武林,客淮扬间,晚年颓放。善画,尤以诗赋名。沈德潜尝称其与余京、张曾为“京口三诗人”。鲍皋一生沉溺于诗,不事科举。著有《海门初集》、《二集》、《三集》各19卷,又《海门集》、《京口文献录》、《笔耕录》、《十美诗》等。今仅存《初集》;鲍之钟著《论山诗选》。其妻陈蕊珠(1714—1778)、子之钟(1740—1802)、三个女儿之兰(1751—1812)、之蕙(1757—1810)、之芬(1761—1808)都能诗,可称一门风雅。陈蕊珠与三女有《课选楼合稿》。
季姒(sì),应为仲姒,即鲍之蕙(1757—1810),字仲姒,又字茴香(有文献载:号茝香),丹徒人。清女诗人。鲍皋之次女,诗人鲍之钟二妹,女诗人鲍之兰之妹,同知张铉妻。张惠言著《北江诗话》:“张宜人鲍茝香诗如栽花隙地,补种桑麻。”侍读王文治评其诗云:“律细于之钟,骨重神清情深意练。”当时才人如太史袁枚、祭酒法式善诸君皆极推许之。之蕙著有《清娱阁吟稿》若干卷,传于世。按:原书将“仲姒”误刊为“季姒”。季姒,齐国鲍文子的女儿,嫁给鲁国的季公鸟,故称季姒。生子甲。
金棕亭,即金兆燕(1719—1791),字钟越,一字棕亭,安徽全椒人。幼称神童与张鹏翀齐名。性不耐静坐,多言笑,时目为喜鹊。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官国子监博士。后升任监丞。著有《棕亭古文钞》十卷,《骈体文钞》八卷,《诗钞》十八卷,《词钞》七卷,总名《国子先生集》,是很有价值的著作。清代著名学者沈德潜和吴锡麟曾为他的《赠云轩诗钞》作过序文,该书刊行于世。
“续史正堪兄作伴,工吟恰好父为师。”前一句用东汉史学家班固之妹班昭为兄续写《汉书》之典。班昭(约45—约120),一名姬,字惠班,人称“曹大家”。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早年守寡。博学高才。和帝因赏识其才华,许供职宫中,教皇后和殡妃诵读经史。其兄班固去世之时,班昭承其遗志编纂未完的《汉书》,终得以出世。后一句则用班昭跟随其父班彪学习诗文事。班彪(3—54),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