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今解~道家思维活学活用 第四章 本原之道(2)

道德经今解~道家思维活学活用 第四章 本原之道(2)

作者: 南山无落梅 | 来源:发表于2022-10-22 09:15 被阅读0次

    作者:袁颈松

    第四章 本原之道(2)

    【原文】

    挫其锐,解其纷,

    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

    象帝之先。

    【译文】

    它永远也不显露锋芒,它能以简驭繁,解除世界的纷乱。

    它对一切都不排斥,遇见光就和光相拥,碰到尘埃就与尘埃混同。

    它看起来好像 虚无 不存在,但实际上却 实有 无所不在,

    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的,

    似乎在宇宙诞生之前就有它了。

    【道家思维】

    当今的人类可以凭借思维的力量,想象亿万光年以外的宇宙世界,想象夸克层次以下的物质构成,这种想象包含了思维的推理和洞察,理性与直观,猜测与假设,真实与荒谬,它像一个极其复杂的智力游戏,让人类在黑幕中一点一滴拼凑着未知的拼图,最终得到真实正确的图景。在这个智力游戏过程中,思维的洞察直观的作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道家思维是一种注重洞察直观的思维,这既与它形成的时代有关系,也与它的思维方法论有关系。在《道德经》一书的开篇中老子就着重强调了概念的不可靠性,主张抛开概念的表意直接把握概念背后的智慧本原。在本章中,老子更是以卓越超人的思维洞察力直观详细地描述了 道 的本原形象,这种具体形象的描述不是主观的猜测虚构,而是像你我他对风雨雷电等自然万象的视觉观察一样真实具体。

    没有人能将 风 牢牢抓在手心里,但视觉能看见它的存在。

    没有人能将 道 牢牢抓住手心里,但思维能感知它的本原。

    【思维案例】

    原子的影子

    19世纪末,原子科学家们正向原子发起攻势。但是,微观粒子太小,在研究中,科学家常常苦于看不到原子的行踪。一个阿尔法粒子的直径不到一万亿分之一厘米,用最高级的显微镜也无法看到它们。对其他微观粒子的研究,更像是瞎子走夜路一般困难。

    青年物理学家威尔逊决定攻克这个难题,想一种办法显示原子的轨迹。为此他联想到自己以前研究气象学的一段经历。1894年秋天,他受国家气象局的委托,来到位于苏格兰那维斯山顶的天文台研究大气物理。每天早上,威尔逊都能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从迷雾中穿过,透出干万道美丽的光芒。他想能不能创造一个人工的云雾室,让粒子在云雾中显示出自己的运动轨迹来呢 

    他研究过大气物理,了解水蒸气凝结成水珠的条件。第一是要有一定的湿度,只有相当潮湿的空气才能凝结出水滴。第二是要有一定的核心。如果没有灰尘或别的带电粒子,水蒸气再多也不会凝在一个十分纯净的云雾室中,有了充足的水汽,如果让一束带电的粒子流射进这个云雾室,粒子经过的路上的水汽就会很快凝成水滴,产生一道人工的雾,粒子的行踪就可以被肉眼清楚地看到。

    基于这个设想,威尔逊很快就造出了能显示带电微观粒子行动的云雾室。来无影、去无踪的粒子终于留下了自己的轨迹。这为粒子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很有用的工具,利用它,可以测定粒子的许多性质。由于这项成就,威尔逊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今解~道家思维活学活用 第四章 本原之道(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mv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