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闲读《随园诗话》(849)

闲读《随园诗话》(849)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2-11-15 20:30 被阅读0次

【原书卷六·一〇二】

刘霞裳之弟某,风貌远不及其兄,而际遇甚奇。有扬州女子姓素莲者,与交好,抽簪劝学,临别赠诗云:“深闺独醒起常迟,愁上眉峰有镜知。纵使天风能解意,萍踪吹聚又何时?”

刘霞裳,即刘志鹏,字霞裳,山阴人。袁枚弟子。

陈素莲,扬州女子。其他无考。

抽簪,音chōu zān,意思是官员引退。古时作官的人须束发整冠,用簪连冠于发,抽去发簪则无法戴冠,故有此喻。出自《昭明文选》卷二十一:“抽簪解朝衣,散发归海隅。”唐·李善注引钟会《遗荣赋》曰:“散发抽簪,永绝一丘。”《仓颉篇》曰:“簪,笄也,所以持冠也。”但在袁枚的诗话中,抽簪一词亦用于女性,除本条诗话外,在《随园诗话·补遗卷七·三三》中:“竹士,即金纤纤之夫也。结缡五年,互相唱和。余到杭州一月,归,纤纤竟死。先是,纤纤有书上我云:“此日碧云秋雁,奉一函于明月楼中,他时绛帐春风,当双拜于海棠花下。”余到苏,果受其一拜,遂成永诀。故吊以一联云;“双拜花前,已偿负笈从游愿;五年灯下,未了抽簪劝学心。”这里“抽簪”一词显然是用了字面的意思。

闲言碎语:

袁枚在《诗话》中两次用了“抽簪劝学”,一次是本条诗话,一次是在“补遗卷七·三三”。抽簪与劝学之间有啥联系,笔者没有查到有关典故。抽簪,多是作为辞官隐退的隐喻而存在于诗文之中。而将抽簪作为辞官之说,是因为古人戴冠需要用簪插入头发之中予以固定,抽出簪后,官帽就无法固定了,故而比喻辞官。而女人抽簪,则披头散发,无法见客,只能独居家中。另,古时的簪质地多样,贵重则有金玉,普通则为竹木。女人抽簪劝学,或有将贵重之簪取下,换得书籍纸墨,或作为束脩之资。总之,女子抽簪劝学,我感觉是她们用闭门独居、舍弃钱财的方式督促夫君学习。至于古人有“断簪为誓”的做法,则只能用于自己发誓,不能强迫他人守约。

相关文章

  • 闲读《随园诗话》(849)

    【原书卷六·一〇二】刘霞裳之弟某,风貌远不及其兄,而际遇甚奇。有扬州女子姓陈名素莲者,与交好,抽簪劝学,临别赠诗云...

  • 袁枚撰写并亲书的《恭祝丽川中丞大人诗》

    因为硬读《随园诗话》的缘故,对《随园诗话》中涉及的诗文、人物、典故多有浏览。 随园诗话》卷一载:“咏...

  •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随园诗话》随读随写(6) 《随园诗话》卷一:《左氏...

  • 闲读《随园诗话》(3)

    【原书补遗卷五·八】张若瀛诗,好游戏,咏《眼镜》云:“终日耳边拉短纤,何时鼻上卸长枷?”闻者皆笑。《赠兄竹杖》云:...

  • 闲读《随园诗话》(6)

    【原书卷二·—八】尹文端公论诗最细,有“差半个字”之说。如唐人:“夜琴知欲雨,晚簟觉新秋。”“新秋”二字,现成语也...

  • 闲读《随园诗话》(7)

    【原书卷二·四一】为人不可不辨者:柔之与弱也,刚之与暴也,俭之与啬也,厚之与昏也,明之与刻也,自重之与自大也,自谦...

  • 闲读《随园诗话》(15)

    【原书卷三·三〇】杭州周汾,字蓉衣,咏《春柳》云:“西湖送我离家早,北道看人得第多。”不脱不粘,得古人未有。惜客死...

  • 闲读《随园诗话》(12)

    【原书卷二·六四】崔念陵进士《鄱阳道中》云:“斑鸠呼雨两三处,毛竹编篱四五家。流水声中行半日,薰风不动晚禾花。”《...

  • 闲读《随园诗话》(13)

    【原书卷二·七八】上虞陈少亭爱童二树五言,为《摘句图》,仿阮亭之摘施愚山也。余尤喜其“早烟山际重,春雾水边多”、“...

  • 闲读《随园诗话》(4)

    【原书补遗卷五·一十三】山东道上,妓女最多,佳者绝少;过客题诗壁上者亦多,佳者亦少。独有无名氏末二句云:“最是低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闲读《随园诗话》(84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trq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