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以前是文书,在一家国企的综合办室负责文件处理、电话接听、领导文件打印等,那时只有座机,单位十几个领导和下级单位办公室及关键负责人的办室电话和家里电话,她都能倒背如流。公司里的人都知道她是一本活的电话号码薄,她自称记住了一百多个电话码,所有领导的身份证号都能直接背出来,我深信不疑。
后来有了手机,电话号码都存在手机里,妻子再也不用记号码了。
从她的经历我也感受到,人的大脑其实就是用进废退,现代科技产品很容易让我们操作简单,不用动脑,看似便捷,慢慢却让我们的大脑越来越喜欢停止运转。
其实就是懒得动脑子。人们趋向于不思考,这是大脑进化的结果。
人在大部分时间里是不思考的,当我们知道一件事是怎么回事,知道该怎么做,那么,我们是不会去思考它。比如,上班开车,你不需要思考线路。从一楼上到26楼办公室,你不需要思考上哪部电梯、按哪个楼层键,你仅凭经验就可以完成。
你坐在办公桌前处理常规事务,阅读报表,审批流程、签批文件等,都是流程式的,熟练得不用动脑筋思考。
业余时间,我们更是需要放松。刷手机、追剧、看短视频,喜欢什么看什么,为的就是不必废脑子。
哪怕是网络热点,你也跟大多数人一样,凭着直觉和爱好,给一方点赞。哪怕是发表自己的观点,也懒得分析与思考,只是凭着自己的情绪自由发泄。
显然,我们越来越回避深度思考,越来越习惯于呆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不愿跨出舒适区。大脑越来越懒,不愿思考,这是我们自己喂养出来的结果。
防治方法
1、读书:
读书,引发思考地阅读,与作者跨越时空进行交流。保持系统而大量地阅读,才能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能储备更多知识,拓展视野,为思考提供战略物资。
2、从概念入手:
从概念入手,辨别概念真伪,探究底层逻辑。比如:大家都在讨论“流量变现”,不要人云亦云。反倒要从概念入手:什么是流量,流量是用来变现的吗?
时常总能听到的时间管理、财富自由、认知升级等,与其听人给你很多道理、方法,不如先从它们的概念入手。
3、变知道为做到:
大脑容易欺骗我们,让我们把知道当作拥有,而不深入思考或行动。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我知道了一个知识点,一个道理,一个方法,但我用了没有?如果没有,那它们只是一个信息流,从我大脑里经过了一下,可能并不属于我。
如果说思考是一种功夫,它也许并不能给你带来多少直接的好处。因为身边很多人从来不曾独立思考,也生活得很好。但是,思考力能够带给我们迎接求知的力量,能够在我们面对困难、变化或新生事物的时候,带领我们走出舒适区。
知识——方法——原理——能力,需要我们用行动去打造,有了思考,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