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花下笔谈
花下笔谈【49】

花下笔谈【49】

作者: 木芙蓉花下 | 来源:发表于2018-05-25 20:56 被阅读0次

    113

    《杀无赦》随笔点评

    1,

    在都江堰农村种花田写诗,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诗歌有时候不能视为那么正儿八经的勾当,这是一种低成本娱乐。诗经《国风》里,都是一些有想象力的民间准艺人,写出一些乡里人喜欢的句子,然后,一传十十传白,成为网红。听到斑鸠叫,就想到窈窕淑女,闹心,煽情,好听!寂寞枯燥的生活,便有了一点色彩斑斓,有了一点寄托情怀。

    这种民间娱乐有恶俗调侃偏执搞笑甚至荤段子,充斥坊间江湖,一半高头也睁只眼闭只眼,禁绝不了,所以,只要不是大逆不道,也听之任之。春秋战国,分为很多小国,不同国风,也就是段子的情趣素质,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众文化心理,朝廷也能根据民风收集民间舆论情报,作为政策的一个参考,于是设置采诗官。

    孔子是个大编辑,删辑六经,述而不作。他只是将这些包括诗歌历史礼仪易学六个方面的东西,进行符合自己要求的编辑工作,进行了文明的标准化,当做课本教授学生。也可能一边教一边形成自己的教材,最后定型成儒家经典。其中《乐经》失传,流传下来的只有五经。

    我写这么多其实是读李敢诗歌《杀无赦》的随想。

    或者说《杀无赦》具有古老诗经的某些元素,也象一个另类段子,烙印上作者个性地域写作和时代特征。

    这个胡子拉渣略带腼腆和风尘气的老倌子,不仅是这块黑土地上的农夫,有自个的特殊营生,也是这种生活的游离者,他做乡里人根本不懂的诗,如同一种秘密情报工作,也属于危险异类分子,这是一个熟人里的陌生人,正常人眼里的精神病,只是他没有过分到失去生活纽带,成为仙儿,而被视为乡里秀才,被人们不离不弃地容忍和默许,没有进行必要的问题分子进行隔离审查。

    说实话,他老实本分,很有文才,心思细腻,自恋自怜,循规蹈矩之外,也是会喝酒撒泼,浪荡挥霍。这个天杀的汉子,或许还是七里八乡俏姑娘的梦里情人,因为,他确实也是那方土地的情种花魂。

    2,

    现代汉语诗歌,是一个很大的山,从率性吐槽到精深风雅,从言简意赅到晦涩怪诞,从多视点到显微镜,从下半身崇低到崇高庄严,光怪陆离,五花八门。

    山头众多,门派林立。大多数人,孤身仗剑,行走江湖,见佛杀佛遇魔杀魔,反正只要自命天子,便是真主出世,不鸟任何鸟人。

    一个没有标准的自由时代,恰恰是最有创造力的时代。

    十年网络诗歌,沉淀出了我们现代洪荒的新诗经的材料和脉络,并将进一步深化发酵文明肌理和时代心智。

    因为,我们有了这个遗产,便懂得语言,发现了内心的深奥和世界的广大,那些真正粗俗的假大空语言,就显示了其真实丑恶浅陋的面目。

    这是一次民风对官方话语权在诗性层次的彻底解构和颠覆,伴随着网络时代,权威刊物诗刊已经沦落成不受重视的普通刊物,在其他领域是很罕见的现象。

    正因为现代汉语诗歌的这种私人民间特质,才从语言心灵层面上,找回了民族久违的尊严和自由。

    现代汉语诗歌的先锋性颠覆性文化传统,基因在西方文化,也同时在古典文化吸收养分。

    这是这种奇特文体,最动人最具有生命力的一个特殊背景。

    因为,这正是我们这个社会能走向文明的一个主要特征和理由。

    3,

    这首诗歌写黑土地的孤独。

    我读到感受过不同形态的这种孤独,马尔克斯的南美洲的孤独,乔伊斯的西柏林的孤独,莫言的胶密孤独。。。。。。

    李敢的黑土地上的孤独,别有一番滋味。

    魔幻现实主义,将这种孤独进行了原生态语言和叙事空间营造,活生生地传递给读者。伤痕文学,虽然也触及到极度孤独环境的心理表态,但是,只是一种浅层次的反刍和治疗,停留在浅显现实主义。中国土地上的孤独,其实是滋长魔幻现实的土壤。

    《杀无赦》这首诗歌运用的是回忆手法,在记忆种凸显几个片段,进入到类似魔幻之境。在那个心境里,作者对心理进行了变态性扭曲,通过自渎和他虐等方式,影射处孤独的诗性记忆。

    这种类似黑色幽默的魔幻里,包裹着更深的血泪,更无法表达的对琴书的向往。

    这首诗歌,将环境审视的镜头推得更远,也是地道的活生生的方言写作。

    这让我回忆起王朔的玩主,玩世不恭的游戏风尘心态,也想起莫言透明的红萝卜,那种啃泥土的孤独悲跄。

    旷野荒林,老屋孤鸟,如此静谧心境中,突然出现一个魔幻的不和谐音符,这之间内在关联性是很有趣味的。

    4,

    《杀无赦》这首诗歌是一种碎片化回忆,视点比较散。

    第一段,一个从远到近的镜头开始,几个人在河边走,我在其中,穿着蓝花布裤衩,汲着懒汉鞋,光膀子,嘴里叼着大前门。这是年轻时候的自己,一天只吃一顿饭,不喝酒。几个人在河边,无所事事,向河里撒尿,锤胸膛,残尿撒到我的腿股上。我冷着脸忍着,没有发作。这是我的少年群体生活回忆。

    我一个人光屁股在河里洗澡。茅草齐腰身,压弯了茎杠。我在河里磨一把刀,将刀插进河坎,插进门板。我坐在门槛上,西斜的阳光照着城中的房子,月光照进屋子,我光着膀子,很冷。

    这句给人映像深刻,他厌倦了那种荒野少年无所事事的生活,心里很冷,想城里闯荡。

    第一段的最后几句,写我拧着刀子在街头的几个镜头。这是诗歌,如同在老屋里的喂米,不一定是生活真实再现,而是诗歌再现。

    第二段,我又回到他们中间。二杠子,好久不见,兄弟伙喝酒。久别重逢,他扯落我的裤衩擦绿皮鞋。从前大家都是懒汉鞋,现在是绿皮鞋,显然城里打工光景变了,不过,发小的亲情依然在。大家伙在河边吃亮晶晶卤肥肠喝酒,他们喝冰镇啤酒,我喝白酒。

    最后一段,镜头从记忆回到现在,白酒玻璃瓶白酒玻璃瓶,砸碎你的脑袋瓜子砸碎你的脑袋瓜子。显然,这是一种醉态语言。

    这首诗歌是喝酒醉态的我的回忆,朦胧醉眼忆少年,始终一个冷字了得。

    砸碎你脑袋瓜子,也许是喝暖身子后亲热的表达了。

    李敢的黑土地上的孤独,其实是少年时代就存在的,我是孤独的,无论群体单身,乡野城里都无法改变这个宿命。

    这种孤独象是现实生活的癌症,也是诗性自我开掘的背景。

    我经常唠叨诗歌是世界关联性的神秘艺术,说白了就是广义的友情。所谓在更深的泉水处相逢,也是从世界表象抽身,进入深邃理性认知和情感世界,获得审美经验和心智秩序的提升。这在李敢的许多诗歌文字里,已经进行了提炼刻画。

    祭祀娱神,祷告施食,戏曲艺术,劳动歌舞,人类的这些上古流传的活动,都是与天地神灵进行沟通从而缓解孤独的方式。这些方式在李敢的诗歌中以怎样的面目出现,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一句诗歌,温暖多少天涯游子?明月成为诗歌神秘关联性媒介,在更深的内在情智领域,深化为守望思恋,沉淀出文化价值。

    孤独是一个迷人话题,因为,这是人的本质处境。孤独情景模式千差万别暧昧纠结,消解的方式只有价值信仰华山一条路。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艺术是通过幻象达到满足,这首诗歌里吐血的思恋,寄托于长江水而得到缓解升华。朝夕相处,老搞红旗不倒彩旗招摇,相隔关山崇岭,却能饮水思人,万里相依。

    手执宗教互相仰望,幸有遗爱,让我一点一点悲伤。这是一个老诗人的句子。只是将明月长江水换成遗爱,一个定情信物,一段美好时光。

    《杀无赦》,酒醉思友而已。

    奇异恩典,其实是一个黑夜帷幕上点缀的星辰。

    我们在黑夜意识里,看到了玫瑰的身影,发现了幽暗的光明。

    所谓纸牌屋,一直也是黑夜的构成附件,因为,我们一直都是在丛林边缘摸索徘徊呐喊和迷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花下笔谈【4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au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