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比是一家电脑公司的销售员,有一笔金额可观的交易似乎已经谈成了。
可是,第二天,他发了一封邮件给客户,没有收到回复。他又给客户留了语音信息,仍然没有回复。
这时,托比就在想,肯定是客户对这笔生意没有兴趣。肯定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肯定是自己的销售有问题。于是觉得不再跟进客户。
但是,他的朋友劝他说,或许是客户因为其他事情耽搁了,还是再发一封邮件跟进一下吧。
果然,托比发出邮件10分钟后,客户就回复了邮件,并解释说由于度假耽搁了。而且很有兴趣交谈下一步的流程。
从托比的事可以看出,影响托比的都是他自己的想象,而不是事实本身。
《精力管理》一书中提到,“我们常常在周围的人身上看到愤怒、憎恨、傲慢或贪婪,却很少承认这些情绪也存在于我们的内心。”
那么,我们如何通过正视事实,认识自己,保持积极的精力呢?
根据书里的内容,我重点分享3个方法:
首先,诚实地看待自己,从事情真相看待问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短处。只要清晰地认识自己,看清楚是什么阻碍了我们自己全情投入。
想一想,现在的你把精力用在了哪里,取得的效果跟你的预期有差距吗?
比如,开头故事中的托比,只从自己的角度来解读客户的不回复信息,反而没有去分析事实的真相是什么,差点错失大客户。
其次,不要为保护自尊而欺骗自己。
自我欺骗往往是在潜意识中进行,为人们带来短期的安慰,反而会带来长期的恶果。
人们为了维护自我设想的形象,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让自己的言语举止符合自我设想的形象。
比如,恃强的人,出于对内心深处软弱无力的恐惧,会粗暴蛮横地对待别人。
比如,很多成功的领导者,因为不愿意承认内心的不足,可能会吹嘘自己的成就,炫耀自己的资本。
就好比,人只要撒一个慌,后面就会撒更多的谎,从而创造出一种相安无事的假象。
再次,永远保持开阔的胸怀,接纳一切。
《道德经》里说,“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以开放的心态看待自我,就会获得内心的安逸和自由。
面对真相,也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认同自己的不成熟的表现。
成功的领导人,都保持了谦逊、乐于分享的品格。而正是他们这些品格,也给了别人成长的空间。
真正的谦逊,更容易让人具有包容的心态,接纳一切不同的意见,接纳不同的人。
精神学家爱德华·惠特蒙写到,“我们只有满怀震惊的看到真实的自己,而不是看到我们希望或想象中的自己,才算迈向个人现实的第一步。”
因此,认识自己,不在表象上投入过多的精力,才更有可能看清事实和真相,全情投入,从中获得学习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