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意义,捋清人生三件事
阿德勒说过影响人生三件事,对于青少年来说是家庭、学习和友谊,对于成人而言是家庭、职业和朋友。这些事情塑造且影响着个体心理健康程度,一旦出现问题就要向社会这个方向寻求解决出路。
我以为,阿德勒的这个结论指出了人生真相,即个体都是社会产物,心理出现问题也要通过社会化解决,这无疑是具有现实意义和符合咨询实践的。
不过今天要说的不是这三件事,而是个体需要思考且影响社会化的自身三件事。简单说,就是曾经风靡一时的所谓“身心灵”三位一体。
比较通俗说法很多,比如身体、大脑、心灵,在最近听过的学习视频中,有位学者这样解释:我们身体有了欲望,大脑负责满足,但是心灵会给指引方向。
再借用哲学常说的物质和意识来说,这三件事就是物质、意识、潜意识。物质是身体与物理世界的层面,意识则是满足身体和适应物理世界的手段,这让我们可以存活下来,然而活的好不好,有没有意义,则要看潜意识引领。这里的潜意识,我们可以理解为心灵,通俗语言就是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我们的三观态度,至关重要的影响乃至决定着意识水平,以及行为表现,这也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我们的精神生活几乎都是潜意识决定的”。
从日常生活与行为看三件事,可以认为是行为、需要、动机。我们言行让我们成为社会人,满足自己和社会要求,这些行为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就如同我们每天辛苦上班,背后是谋生基本需要。然而,同样是谋生,境界却不同,比如工地搬砖头的小工,有的就纯粹挣辛苦钱,有的则认为建筑大楼,还有的则与众不同,会意象自己是设计师,规划师,建造师,艺术大师。
不用多说,动机不同导致人生境界不同,虽然暂时看起来满足的需要相同,表现的行为相同,然而假以时日和一点点机会,那些积极想象者就不会永远在工地搬砖。
这就是我想表达的,关于人生三件事的目标理解,即外在表现、短期目标、长远目标。作为普通人,我们大都忙忙碌碌,且碌碌无为,这是必须要承认的前提,抛开马云、比尔盖茨这些牛人不说,就是身边小有成就者,也是难得的,毕竟社会学二八原理就在那里。但是,作为真实个体,“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也就是说,我们生而为人,不求成绩斐然,却要怡然自得,活出属于个人的意义。
这就是长远目标的价值所在。比如大力提倡的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社会,真的不仅仅号召而已,如果稍微加以思考,就会发现这是让每个个体挖掘或者发现独特优势或者兴趣,作为生活长远目标。一个有目标的人,才会在社会道路上,走的虽累但是会很快乐,也有价值感,也就是那句话说的,“痛并快乐着”。
短期目标类似急迫的眼前事情,完成就有成就感,相当于给自己吃一颗甜枣,即时满足的快乐,这就让我们的行为表现展现力量,有收获,有动力,走下去。但是能够走的长远,走的坚定,走的怡然,还是内心深处的长远目标。
这个长远目标可以是兴趣、爱好、梦想、意志力、成就、利他等等,不用说出来,放在心里就好。
简单归纳下,个人要思考并形成体系的三件事,类似:身体、大脑、心灵,物质、意识、三观,行为、需要、动机,外在表现、短期目标、长远目标。
人生要有意义,避免空虚,就要有一个真实独特的梦想与愿望,有高度,有目标,有理想,才会普通而不平凡,虽苦却常快乐。问题是,你、我、他,都有吗?会找吗?
(心理困惑,心理高见,欢迎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