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文化属性”这个值得反复咀嚼的理念之外,这部小说最令人着迷的地方,当属书中那些形象鲜明的人物了
丁元英的静气、贵气、杀气和痞气令人敬畏,芮小丹心中那种悲悯和通透也让人欣赏,至于叶晓明、冯世杰和刘冰这三个发烧友,在面对问题时的不同抉择和最后迥异的人生结局,更是值得我们深思。
接下来,我们对这些人物的性格一一进行剖析,从中解读出一点“人性密码”。
首先要说的就是本书的主角丁元英。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丁元英在谋划好格律诗公司的事情后,前往五台山问道。
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位佛法精深的老和尚,两人辨了一番禅理后,老和尚感慨地说,丁元英这个人是“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一分痞气。”
“三分静气”,是说丁元英这个人耐得住寂寞,遇事不慌,很有大将之风,就像古人所说的“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
“三分贵气”,是说丁元英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很高,即便是在生活最窘迫的时候,他依然没有降低对音乐和茶道的要求,一台四十多万的音响,一套不疾不徐的工夫茶道,尽显他的文化、气度和财力。
“三分杀气”则是说,丁元英的布局手法非常凶悍,无论是带着私募基金从股市里掠夺财富,还是以弱小的格律诗公司伏击财大气粗的乐圣公司,都尽显腾腾杀气。
至于最后那“一份痞气”,是说丁元英这个人亦正亦邪,不能以世俗的道德水准来看待,他心中自有一套价值体系,是一个孤独的智者。
如果说,丁元英是一个常人无法企及的,站在高处操盘的人,那么,他的红颜知己芮小丹,则是一个晶莹剔透的“天国的女儿”。
芮小丹的家庭条件非常优越,父亲是知名的大导演,又非常宠溺这个女儿,如果她愿意,完全可以就此躺平,过上一辈子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小丹偏偏选择了当刑警,走上了一条不那么容易的道路,最终牺牲了自己。
芮小丹还是一个敢爱敢恨、活得非常洒脱的女孩,她发现自己爱上了丁元英,便坦坦荡荡地去追求、去爱,毫无扭捏之态,她爱得无怨无悔,也不奢望与丁元英天长地久,只珍惜相互拥有的每一天。
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她依旧坦然自若,“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逍遥自在”,以自己的死亡,成就了“天国的女儿”
用书中的话来说,她“美妙、虚幻、纯净,像茫茫夜海中的一点萤火,给人心动的希望和无际的遐想。”这样的评价,可谓是最上上等的人物了。
再来说说追随丁元英成立格律诗公司的三个人:叶晓明、刘冰和冯世杰。
先说叶晓明,他认识丁元英后,很快就根据各种迹象,判断出丁元英是个“高人”,于是一门心思地与丁元英结交,想借助丁元英的能力,让自己鲤鱼跳龙门。
不得不说,叶晓明的确是个善于抓住机会借势的“聪明人”。但丁元英却下过这样一句断语:“叶晓明是聪明人。但是评价一个人仅仅用聪明或不聪明,那是不够的。”
叶晓明的“聪明”,充其量是些“小聪明”,无论是眼界、格局还是认知能力,距离真正的聪明人还差了很远。
因此,叶晓明在遇到大事时,就暴露出目光短浅、害怕风险,只能同甘不愿共苦的毛病,在得知乐圣公司准备与格律诗打官司的时候,叶晓明怕自己被牵连进去,果断提出退股,结果格律诗公司却胜诉了,叶晓明也只能悔之晚矣。
像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他们或许有机会爬上井沿,看一眼外面的世界,但当风雨来临之际,他们又会退缩回井底,注定坐井观天,难成大事。
但比起刘冰,叶晓明起码还有做人的底线。而刘冰大概是我们最不愿遇到的一种人,整天梦想着跻身上流社会,过富人的生活,又没有与梦想相匹配的能力,只想贪婪地从别人身上获得好处,却不愿吃哪怕一丁点儿亏。
同样是走错一步棋,在打官司前从格律诗公司退股,叶晓明只是感慨自己没有发财的命,也就作罢了,而刘冰却死缠烂打,想重回公司。
丁元英答应了,在他的设想中,只要刘冰能安分守己在公司工作三五年,就可以再分他一些股份。但为了考验刘冰,丁元英设了一个局,他给了刘冰一份密封的文件,说里面是非常重要的公司机密文件,如果被乐圣公司拿到,可能会让我们败诉。
这个局看起来非常的幼稚,但求财心切的刘冰却一头掉进去了,他反过来以此出卖公司,急不可耐地想获得更大的好处,结果没想到这份密封文件只是一沓白纸而已。
得知真相的刘冰,自知自己彻底失去了在格律诗立足的机会,当场自尽。
在三位音响发烧友中,走得最远的不是脑瓜最聪明的叶晓明,也不是野心最大的刘冰,反倒是憨厚本分的冯世杰。
冯世杰是王庙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格律诗公司遇到困难时,冯世杰也没有生出别的心思,只想为村子保下一点脱贫致富的火种。
可以说,他的淳朴厚道,正是一种大格局、大智慧。
正因如此,在格律诗挺过难关之后,冯世杰仍然持有公司20%的股份,随着格律诗的发展,他的前景也一片光明,俨然成为王庙村的赢家。1
但这本书最大的赢家,却是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关键时刻不含糊的肖亚文。
在故事的开头,肖亚文是丁元英在私募基金的助理,对丁元英的能力看得很透。私募基金解散后,肖亚文为了维持与丁元英的联系,自告奋勇帮他在古城租房,还拜托好友芮小丹照顾丁元英。
仅从这一点就能看出,肖亚文日后的成功,绝不是无的放矢,即使没有丁元英,将来她也会抓住其他机会往上爬的。
同时,肖亚文做事也很有魄力,在面对丁元英的请求时,敢于重仓押注,用她自己的话说,跟着丁大哥就是为了“有个往牌桌上凑的机会”,她对败诉的后果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大不了继续打工,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如果打工都没人要了,就摆个小摊、开个小店。”
《道德经》里所说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说的就是肖亚文这一类人,她们代表着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拥有一定的能力和智慧,也懂得运作,只要给她们一个机会,她们就能乘风而起,上升到更高的阶层。
如果说,丁元英、芮小丹的境界太高,是我们很难学习的对象,而叶晓明、刘冰是不值得效仿的对象,那肖亚文就是这部小说里,最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一个人物了。
这个人物出场时间不多,但却都在关键时刻为别人穿针引线,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机会。可以说,肖亚文就是大多数出身平凡、没有背景和门路的普通人,在事业上所能达到的天花板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