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疾病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一)肾脏疾病的影响
药物可经肾脏、胆道、乳腺、肠液、唾液、汗腺或泪腺等处排出,以肾脏途径最为重要。
1、肾小球滤过率改变
急性肾小球肾炎及肾严重缺血时,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这将直接的影响主要经肾小球滤过的药物如地高辛、普鲁卡因胺、一些抗高血压药、利尿药及多种抗生素的排泄,使血药浓度和药效相应增加。
2、肾小管分泌功能改变
肾小管可主动排泌药物,这种主动排泌不受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限制。
肾病引起酸中毒时,体内积聚的内源性有机酸可与酸性药物进竞争排泌,使后者排泌减少。
有机酸类利尿剂需经主动排泌机制进入肾小管管腔内发挥发挥作用,故尿毒症患者使用利尿药,必须加大用药剂量,能发挥利尿作用。
3、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改变
肾小管重吸收主要按简单扩散方式进行,受尿液pH值及尿流速度影响较大。
在肾小管性酸中毒时,尿酸酸度升高,尿液酸度升高,弱碱性药物解离增多,重吸收减少,排泄增多。
在低钾性碱血症时,尿液酸度降低,弱碱性药物如巴比妥类、水杨酸类解离增多、排泄增多。
肾病患者尿浓缩功能降低,尿流速率增加,尿液稀释不但降低了药物扩散的浓度梯度,也减少药物扩散时间。
肾功能不全时,可使普鲁卡因胺、磺酰脲类降糖药、别嘌醇等药物在体内产生的活性代谢物经肾排出减少而蓄积。
因此尿毒症患者口服正常剂量磺酰脲类降糖药常致低血糖反应;
丙氧酚、哌替啶等代谢产物去甲丙氧吩、去甲哌替啶在肾功能不全时蓄积可引起毒性反应。
(二)肝脏疾病的影响
肝脏疾病时,尤其是肝硬化时,由于进入肝细胞的药物减少,或因肝细胞贮存及代谢药物能力降低,也可能因药物经肝细胞主动转运到胆汁的过程发生障碍,致使原从胆汁中排泄的药物部分或全部受阻。
肝脏疾病或胆道疾病阻碍了药物经胆汁排泄,影响了胆道疾病的治疗,或使药物经胆汁排泄消除减少,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毒副作用。
胆汁排泄药物的能力对肾脏有一定的补偿功能,即在肾功能不全时,原从肾排泄的药物有时也可随胆汁排泄一部分。
如同时伴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排泄药物的能力将变得更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