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节俭的美德,就能致富。
韩非子(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便强调“力而俭者富”的理念;
墨子也主张“节俭则昌”;唐朝的陆贽则认为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可知节俭的人,就好像家里有聚宝盆,钱财、品格、生活、家运都将随之富足起来。
在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节俭的观念形成较早,《尚书》中说:“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左传》也告诚人们:“位,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可见,古人很早就明白“奢侈是最大罪恶,节俭才是美德〞的道理。
节俭的观念由朴素自发的行为阶段上升为自觉理性的思想道德理论阶段,是由先秦儒家所完成的。
不论是治国安邦的大局需要,还是个人道德人格的完善,勤俭的思想和行为都不可或缺,
这一理念,由于儒家的大力倡导,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读过很多描写富人的书,节俭几乎是所有富人的基本特征(节位要相对的看,年收入1亿,年支出100万,也可以说是节俭)。
再回头看我们身边,很多表面光鲜的高收入穷人,住着大房子、开着豪车却存不下几万块的积蓄。
现在看到的都是穷人大手大脚,真正有钱的人反而很吝啬,很节约。
节俭容易变富,一旦领悟,就不会失传。高手都是勤俭节约;喜欢乱花钱的人,都是傻子。
真正的高手都是勤俭节约,一个喜好乱花钱的人,终究是不配拥有金钱的,可惜真正领悟的人太少。
节俭是一种人生修为。真正的节俭并非吝啬,而是经济、有效的节省用度。提倡节俭并非要在生活中做“苦行僧”,在工作中做“葛朗台”。
应当树立正确的节俭观,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该花的钱绝不吝啬、该省的地方绝不浪费。只有持正、适中的节俭,才是可取的、值得提倡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