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感

作者: GIT叙事者 | 来源:发表于2023-04-16 23:49 被阅读0次

    地方感(Sence of Place)是一个挺主观的地理术语,体现的是人与地方的情感。

    但这马上出现问题:是个人对特定地方的情感?还是人群对特定地方的情感?

    不同的问题,研究方法的截然不同的。

    当研究个人对特定地方的情感的时候,可能会运用访谈的方式,然后对访谈结果做文本分析。不过我总觉得这不是地理学,而是心理学中的地理角度。对我而言,个体的研究不是地理学。

    鉴于此,我更偏向于考察一个群体对特定地方的情感。这个地方是如何使得这个群体产生身份认同的?这个地方给了这个群体以什么样的支持?让人们产生了依恋?

    前者是地方认同,后者是地方依附。

    在交通运输非常不太发达的时候,由于较为封闭、孤立的原因,人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一个村庄、一个小镇、一座城池内度过,生老病死、社会交往的过程都发生在一个地方。地方认同与地方依附都是关于单一的地方的。

    但在生产力高度发展,交通运输异常便利的今天,地方认同与地方依附可能弱化了,有共同地方感的人群可能几度分分合合。

    我到南京开会的时候,碰到一位中年人,我听说他来自甘肃,恰好我曾在兰州读了多年的书,因此非常希望同他聊一聊甘肃的故事。可面对一桌的江浙同事,他表现得躲躲闪闪,似乎不愿意谈论家乡的“穷山恶水”。

    我吃惊于他对家乡的地方认同竟然消亡殆尽,甚至于拒绝认同;但随后我又释怀了,他的学识、收入、地位,以及家庭和社会关系全都在南京,已然形成了“南京依附”,那么,构建起“南京认同”,也并没有什么奇怪的。

    当然,他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特例,与大部分人是迥然不同的。我碰到的许许多多在外地工作的甘肃人,只要听说我曾经在兰州读书,就都会倍感亲切,和我聊起那“古戌依重险,高楼接五凉”的壮阔;以及“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的生活品味。

    他是个例,其他人是群体。个例需要个例分析,群体可以进行统计。

    而当地理学要为现实服务的时候,对群体的研究,就更可能导出地理空间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地方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mq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