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力量

作者: 冷筱华 | 来源:发表于2014-06-15 10:09 被阅读407次

    这个标题在简书有多少人写过呢?不知道,但应该有很多吧。毕竟,我相信许多人也是和我一样,只是因为首页上一句“找回文字的力量”而情不自禁的加入了简书。

    那么接下来进入正题。

    就在刚才,在“即将返校”的情况下,读完了盘古混沌的悲伤大陆三部曲之三《勇者之师》。若有所思,怅然许久,最终还是无法表达。要说文字功底不够所以写不出来,我认了,问题是,我连自己想的是什么都不知道,整个人就如同进入了睡着之前半梦半醒的状态中,思维无限的加快,快到自己的意识已经无法跟进。

    然后,我明白了。那种感觉,叫做“感动”。

    为什么而感动呢?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自从看完《魔王奶爸》之后,已经许久没有感动过了——当然,这种情况,在看完今何在的《西游日记》后也出现过一段时间,但没有那么长。

    于是,我就在思考。自从魔王奶爸之后,我已经又阅读了不下三千万的文字。在这些文字里,也不乏有一些能让我在阅读后深刻思考的存在。但是,说真的,在他们里面没有一个能够让我真正脱离《魔王奶爸》的影响让我感到“感动”的——包括《马丁·伊登》,《浩劫录》,《反抗在幻想乡》(差点让我脱离影响,但还是差了点)。甚至,连巴金的《家》也只是让我稍稍思考了一下,就消失在了我的思维的长河中。这,又是为什么呢?

    最终,我发现了,这就是“文字”的“力量”的差距。

    《马丁·伊登》与《浩劫录》,它们都是英文的,虽然大致能看懂,但果然还是差了一点,无法完全领会他们的含义。《反抗在幻想乡》,是一部西游记式的小说,说到底,里面所蕴含的思想是已经比较耳熟能详的了。而巴金的《家》,因为距离生活太过遥远,虽然有所感触,却也无法让我真正投入进去。

    没错,看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也明白了。它们之间的差距,就是给我的“代入感”与“思想”。因为《家》是名著,我认真的读了,却出戏了——因为无法感同身受。《反抗在幻想乡》,虽然我入戏了,但内部蕴含的东西却少了。至于两本英文书,不用说,你让我一个看完之后连主角名字忘记了(这只是个夸张)的人说什么好?

    但是啊,它们也依然不是文字的力量。因为,《西游日记》没有代入感(个人感受),虽然感觉很有思想,但是表达比较隐晦(部分较为明显的也没什么意思——虽然看的我哭出来)。那么,它,和《悲伤大陆三部曲》,凭什么感动了我呢?

    因为,它对我表达出了它要表达的东西。而其它的文字,要么就是没有表达,要么就是我没有领会。

    没错,这就是最重要的一点。

    任何文字,它存在的意义就是“表达”。不管表达什么,总之就是要表达出来。用晦涩的手法不要紧,写的灰暗一点也无所谓,重要的只是“表达”。

    “表达”出你自己的思想,“表达”出你所思考的一切,这才是文字的作用。也只有能够表达出思想的文字,才是有力量的文字。而写出这种有力量的文字,需要的不仅仅是大量华丽的辞藻与无穷无尽的典故等文字功底,更有一颗“心”,对自己作品的如同父母对儿女,教师对学生一般的“心”。

    这颗心,被笔、纸、键盘用文字记录下来,通过文字传递到他人的眼中,通过他人的眼睛传入他人的大脑,在被大脑分析理解之后成为另一份思考。然后,这份思考将升华,将超越化学,超越物质,超越能量,化为不朽,化为永恒,成为“灵魂”的一部分,与其它东西共同构成“人格”。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重塑灵魂的力量。

    个人观点。

    2014-6-15 10:05:55,于杭州西湖。

    力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字的力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qj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