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金色梧桐【文海之林】投稿区
电影《我的姐姐》直白地反映了重男轻女的社会现实

电影《我的姐姐》直白地反映了重男轻女的社会现实

作者: 苦瓜过客 | 来源:发表于2021-05-24 18:53 被阅读0次

    前段时间去看了电影《我的姐姐》,说实话,看完电影后我感触良多。我承认,它轻易地戳中了我的泪点,因为我同样很不幸地生长在一个具有重男轻女传统观念的家庭里。

      电影的开篇是交通事故后的惨状和一片狼藉,不一会儿,镜头扫过一对夫妇和一个小男孩的“全家福”,然后是安然木然地呆立其中。因为男性死者生前最后的一连串电话都是打给安然的,所以交警询问她跟死者的关系。安然这才从愕然中惊醒,如实地回答自己是死者夫妇的女儿。由于交警发现,在死者夫妇的手机里,只有他们和一个小男孩的合影,所以需要安然出示她的身份证并核实她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不由自主地轻颤了一下,由此可见,这对夫妇生前跟儿子的关系是多么的亲密,跟女儿是多么的疏离。疏离得交警需要核实安然的身份,以免她是假冒的,都不知该赞扬交警工作态度的严谨、一丝不苟,还是替安然感到悲哀。 电影从姐姐安然和弟弟安子恒的对话中,爸爸对姐弟俩截然不同的态度所形成的强烈的反差来表现重男轻女。例如,弟弟能吃到爸爸做的红烧肉,而姐姐只能吃到“笋子炒肉”。类似这样巨大反差的例子还有爸爸跟弟弟说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是他的;弟弟能生活在爸爸妈妈的身边,受到他们的保护和宠溺,而姐姐只能被寄养在姑妈家。姐姐从小被寄养在姑妈家,她的不幸也从此开始。从小被表哥当成沙包练拳,被姑父看洗澡;知道能靠得住的人只有自己;被欺负的时候,打得赢要打,打不赢也要打。当安然跟她男朋友发生争执时说一个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女孩子,当她被欺负的时候,她打得赢要打,打不赢也要打的时候,我的眼里不由自主地噙满了泪水。我非常心疼她,心疼她的孤苦、无奈,却又故作坚强。其实没有人天生要强,只是生活迫使我们不得不如此。当然,这样的不幸也带来了一份礼物——独立。独立固然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但一个人学会独立的过程却充满了无限的辛酸。

    在这部电影中,有几个场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第一个是:在睡梦中,长大后的安然看到小时候的自己被父母遗弃;被别的小朋友欺负;(而且这个场景的背景是安然父母的葬礼,暗含着小时候的安然明明有父母但却像个孤儿一样孤苦无助)。溺水时,在一旁的父母却无动于衷,而长大后的安然奋不顾身地跳进游泳池里。其实,梦在某种程度上折射的是人的内心活动。长大后的安然应该很想回到小时候吧,回到小时候帮帮那时候的自己,让自己不再那么的孤苦无依。阿德勒曾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就算安然曾被父母如此对待,但其实她的内心还是眷恋着父母的。从她把爸爸的皮衣留下并保养好,猜想爸爸突发心梗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自己值班没有及时接听电话而伤心恸哭,甚至把那份工作辞了,就可以看得出来。

    第二个是:在姑妈家,姑妈心酸而无奈地跟安然说自己的妈妈如何偏爱自己的弟弟,因为自己妈妈的偏心,她甚至被迫放弃读大学和出国做生意的机会。这么多年后,当姑妈再向安然提起这些往事的时候仍然伤心得泪流满面。可见,当时的姑妈被迫作出妥协时内心是多么的绝望。姑妈还跟安然说:“我就这样子了。其实,套娃也不是非要装进同一个套子里头。姑妈没有把你带好。以后的路,你自己走哈。”在我看来,姑妈说的这几句话其实是默许安然将弟弟送养。姑妈说套娃也不是非要装进同一个套子里头,暗示着她同意也不是所有的姐姐都得为了弟弟而牺牲自己。虽然,那是自己弟弟的儿子,有着浓浓抹不掉的骨血亲情,但最后她也不忍心看安然像自己一样一味地付出而丢掉自己的整个人生吧。在安然走后,姑妈一个人神情落寞地念着那些已经烂熟于心的俄语,缅怀早已消逝的曾经,可一句老板娘就能把她拉回冷冰冰的现实。

    最后一个是:在咖啡厅里,姑妈趁人不注意把杯子里的咖啡倒进自己的保温杯里,甚至把剩在杯沿的几滴咖啡也舔干净。这一幕把一个节俭贫苦,却又爱面子的人表现得淋漓尽致。姑妈为自己的弟弟真的付出太多太多了,如果当初她不必牺牲自己来成全自己的弟弟,那么她的人生会全然不同。如果真的这样,也许她就不必如此。可生长在具有重男轻女传统观念的家庭里,这样的厄运似乎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她挣不开,也逃不掉,只能乖乖地接受命运的愚弄。

    在这部电影中,还有几处细节非常的耐人寻味,值得探讨。第一个是:在安然父母的葬礼上,安然在默默地烧纸钱,安然的姑妈哭天抢地,还有一些相关或不相干的人在一旁打牌。这一幕非常的真实。哭得最大声的人未必是最伤心的人。只要死的人不是自家人或死的人跟自己没有利益关系,就算是在这样庄严肃穆的场合里,也并不妨碍他人吃喝玩乐。第二个是:那张虚假的残疾证明和那个用以贿赂的红包。我们并不是生活在非黑即白、泾渭分明的世界里,这个世界还有一千种不同的灰。最后一个是:在地铁里,安然想要把自己的弟弟给抛弃。自私是人的天性,这就决定了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圣人。这几处细节能让故事变得更加丰富、贴切和真实,也让这部作品更具烟火气息。

    这部作品有两处不足。第一处是:借弟弟的嘴说了几句跟弟弟年龄不符的话。创作者其实不必如此担心,观众虽然不是专业鉴赏人士,但也不是傻子,有些事不用刻意挑明和点醒。而且也不用轻易地挑动观众的泪腺,真实的反映更能打动人心。第二处是:幼儿园的陈老师对那个司机说了不符合她身份的话。虽然,创作者想要借幼儿园陈老师的话佐证那个司机酒驾,但这些超乎人物关系的关心话语会让他们的关系变得暧昧不清。这就很容易让人物关系变得混乱而导致观众误会。在看第一遍的时候,我还以为陈老师是那个司机的妻子。

    很多人都在吐槽这部电影的开放式结局。其实,在我看来,安然在很大程度上会抚养自己的弟弟。除了拒绝在安子恒养父母给的协议上签字,并带安子恒从他养父母的家里跑出来,还有从安然倔强地说自己是独生女,到她到寺庙里替父母和安子恒点亮祈福的吉祥灯这个态度的转变,就可以看得出来。

    中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以男权为主导的封建社会的国家。虽然,现在的社会已经是一个相对文明的社会,但还有一些传统的思想仍然根植于一些人的心中,例如:重男轻女。在这样的社会里,已经有很多女性因为性别的不平等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无论她们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这其中就包括姑妈、安然、那个在孕期发生子痫却还要强行保胎的孕妇,当然还有许许多多个不知名的她。

    很不幸地,我也生长在一个具有重男轻女传统观念的家庭里。我不是姐姐,我也没有付出像姑妈、安然和那个孕妇那般重大的代价。(我明白影视作品都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加剧矛盾对抗能让作品更有看点和更具代表性)。可即便如此,在很多时候我都想逃离那个让我感到窒息的家。生长在重男轻女的家里,我从小到大最大的感受是不被任何人期待。当然,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我的长辈们为了生活已耗费了大部分的心力。就因为从小不被关注、不被疼爱,以致我从小就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这样自卑的心理融进我的骨血里,每当有人向我靠近或示好时,我都会筑起厚厚的心墙而不敢回应,以免自己受伤。

    要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还有一段路要走,在此之前,希望女性为此付出的代价能少些,再少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电影《我的姐姐》直白地反映了重男轻女的社会现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xf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