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明认识问题的原理
现象学是为了探明而且是从本质上探明认识的可能性和价值判断的可能性等各种可能性的学问与方法。
以探索主客观一致为主要任务的近代哲学认识论,在尼采之后实现了巨大转变,现代哲学中既有认为不存在绝对正确的认识的怀抱相对主义态度的哲学家,也有像尼采这样提出以权力即欲望为原理,从根本上变革了认识论的哲学家,其中德国哲学家胡塞尔,运用与尼采迥异的方法,也提出了崭新的哲学原理,
胡塞尔因其创建现象学而闻名于世,话说回来,现象学究竟是什么呢?
胡塞尔认为,现象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现象学是寻找以自然科学代表的实证科学,与讨论善与美为价值的人文学科的共同普遍的基础的学说。
《现象学的观念》是一部讨论现象学诸理论的著作,该作基于胡塞尔的课堂讲义编成。如果想要了解胡塞尔的问题意识基本目的和现象学的意义等的话,《现象学的观念》是绝佳之选。
胡塞尔可以算是哲学史上数一数二难懂的哲学家,如果我们耐着性子追着读下去,就能把握作者的思想与意图的话,这当然是最理想的状况,然而,胡塞尔却属于让人怎么读都看不到他的用意何在的人。不过,我们也不能因为难度大,就置他提出的优秀原理于不顾。
那么,让我们先从胡塞尔有关主客观一致的论述入手吧。
真的存在判断主客观一致的依据吗?
简单来说,主客观一致的基本立场是,主观如果能够正确认识客观,那么主观得出的认识结果就是真的。假设我们眼前有一支笔,如果能够正确地看到这支笔,那么获得的关于这支笔的认识就是真的。同样,我们眼前有世界存在,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那么关于世界的认识结果也是真的。
近代哲学之所以将主客观一致是否可能作为根本问题,其背后原因是基督教世界观逐渐丧失作为真理的权威性,也就是说,在神不能够保证绝对正确的世界观的前提下,近代哲学关注人的认识结构本身,试图解析人的认识机制,如果能够把握认识原理,就为人之间达成共识奠定了基础。这就是近代哲学认识论的目的所在。胡塞尔也基本上继承了近代哲学探索认识活动的目的和动机。
胡塞尔首先提出了下面这个问题:
我们进行认识活动时,认识结果仅仅是在意识内部产生的主观产物,毕竟我们确实不能从自己的意识挣脱出来直接认识客体,我们仍然知道,客体本身是存在着的,那么这一切究竟是在怎样的认识机制展开的呢?
有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吗?胡塞尔认为,有。他通过悬置和还原的概念,讲述了他的方法。
把世界观放在括号里还原到意识中
所谓悬置,是说我们需要先将世界本身客观的存在着的前提悬置起来。
人平时不会对世界的存在产生怀疑,世界本身好好地存在着,世界上的各种人、事物和价值观念也都是存在着的,明天起床之后,世界仍然存在,就算一睡不醒,世界也依然继续运转。胡塞尔所说的悬置就是让我们暂时停下这种坚定的信念。
但是,这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悬置其实是为了让人将任何理性思考之后都不得不赞同的认识论悬置为探索的出发点。
你还记得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中提出的怀疑方法吗?哪怕对一切都产生怀疑,怀疑一切的自己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哲学必须从怀疑方法体现出的“我思故我在”重新出发,这就是怀疑方法的根本的目的。
胡塞尔也是基于笛卡尔的怀疑方法,提出了悬置的概念。我无论如何认识对象,无论认识客体本身实际存在与否,我得到了某种认识结果,这一事实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确实无法超脱主观认识客体本身,但是,我们看到认识对象,我们的意识内部因此产生了某种知觉或判断的事实是不容怀疑的。
比如,我们有时会讨论幽灵是否存在?我们没办法,一出主观展开认识活动,因此也无法证明幽灵存在与否。对此,现象学将这么说:
因为我感到了幽灵的气息,所以我确信幽灵是存在的。
因为幽灵存在,所以我们能感觉到幽灵,或者说因为幽灵不存在,所以我们看不到幽灵。如果胡善尔听到了有人这么说,他会认为这种看法在哲学上来说是不彻底的,
现象学会这样看待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将幽灵存在与否这个前提悬置起来,考虑我们有关幽灵的认识结果是怎样形成的,再从中抽出形成认识的结构与条件。
就这样,在悬置的基础上,反省形成于意识内部的知觉经验,考察关于认识对象的认识结果的形成条件,这就是胡塞尔所说的还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