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70035/e0d23240af27d8df.jpg)
夏薇莨
01
穷其一生的追求,也许你所谓的天花板只是别人的地板。即将奔三的年龄,被这句话撞击得七零八散。有一丝心酸。
怀疑过自己的能力,也质疑过自己在阶级固化等级里属于什么层次,跳一跳可以跳到上一层吗?
在即将入睡的前几秒,不是读书,是在看综艺。想得多,拥有得少。看起来努力,但连对一个目标抱有坚定到底的信念和决心都没有。
所以让自己活得如此焦虑,都有因果。
而你呢?有没有这样的时刻?
02
上大学时,班里的王同学是唯一一个大四毕业去国外留学的人。现在想想,要么有人在他的背后指点迷津,要么就是他足够成熟知道自己的将来要什么。
大二时,他就和我们不同。我们去上课,他也去,但手里永远少不了几本托福、GRE考试的资料。上实验课,实验室里乱成一片,大家嘻嘻闹闹地等着老师,而他就如同有定力一般继续背他的托福、GRE。
有人对专业无感,就躲在宿舍玩游戏;有人觉得专业无用,就把兼职挣钱当大学的主业。在我们享受四年大学的美好闲散时光时,我们那些没到位甚至错位的认知与意识,已输在了他的起跑线上。
王同学很低调,留学归来时,只在班里微信群里发过一条招聘动态,位置显示徐家汇的上海。
不得不承认,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软实力, 拼硬包装。
虽然也很多同学也在北上广,但与他相比,总觉得我们的青涩的人生少了什么。若是早点认识到鸿沟的存在,是不是会真的明白大学四年真的很宝贵。
如今科技发达,网络遍天下,00后们对社会的水深火热、关系错综复杂门清,比当初的我们不知强了多少倍。
没有伞的孩子,请你醒一醒,残酷随时降临。长江后浪推前浪,总会有一天后浪要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
03
和朋友赵聊天。
曾经作为旧同事的我们从一千块多的工资起步,慢慢地熬出资历的她工资已翻了大概4倍,而在工作的这几年,她说自己的工资远远不应如此之少。
但她也说,如今的工资足以让她拥有衣食无忧的生活。
一个作者,他说,3月份和5月份陆续出了两本书后,生活才有了一丝好转。倘若没有出书,生活是不是依旧艰难?
而如今所有美好的一切,都是你值得的。
但作为生活的过渡者,当自身难保到顾不得任何人时,有些笑对人生的人真让人羡慕嫉妒。
几年前认识的朋友邹,他的高中是那时我接触到的朋友里读得最好的一个。高中那段暗无天日、惨淡地沉浸在题海、痛苦得想要早日解脱的过往还历历在目,而他简直就是无所谓的心态,考什么样的大学与自己无关,他只爱音乐。
后来他考入了一所普普通通的外地三本。而普通家庭毕业的孩子,若高考成绩一般,大多都是留在本省读书,一是录取系数高,二是北上广消费高。
毕业后的几年,他一直在上海做与音乐相关的东西,还有辗转各地的摄影技能。偶尔从上海回家,就像邻居串门那么简单。家里不缺他的那口饭吃,而他可以永远追随自我。
这是不是让人羡慕。
我们心累到极点追求的自由,在别人那里也不过是件容易的事。但求不得。累到一定程度,只能自我安慰然后再次振奋。
04
盯着银行卡里的数字,零星的存款与毕业5年的时长形成的对比让人惭愧。
视野与物质的短平窄让我们像只蝉蛹,只得局促在现实的世界里,被有多少存款、有无房车、能不能够欢畅购物等等迷乱了眼,“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情怀、梦想在现实面前统统退让,有些火上加油的看客还一边嘲笑我们是只被生活捉弄的小丑。一边还说穷人活该。
所以梦想这打不死的小强,你坚持了多久。
看着那些为梦想敢于追逐的人,不管是18还是28,不管是48还是58,不害怕不退缩,心里空缺的那块留白逐渐放得无限大。
被生活迷乱双眼,忘了来时的坚定。
走南闯北,孤勇、失败、被羡慕,被嘲笑。到底以何种姿态存活,静下心,不平和的内心没答案。
05
直到被这个故事震动。
一个非常丰沃的家庭,眼睛长在头顶的那种。却在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个客人——一个20岁的年轻人,而变得卑微起来。
孩子的父亲特意从公司回来,孩子的母亲催家里的阿姨准备拖鞋和水果。
这个外表普通的20岁的年轻人,刚刚考入东京大学最难考的医学部。孩子的父母觉得年轻人一定可以对自己的孩子传授学习经验,所以成了坐上宾。
大学生走后,孩子的母亲感叹,“这个大学生这么有出息,你知道他父母做什么的吗?是市场补鞋的”。
毕业后,年轻人又去哈佛念了医学。而他以在东京念大学时的奖学金为父母买了宽敞的房子。
尽管成功的金字塔,经过拼杀与海浪淘沙,只容得下少数人。尽管阶级固化可怕,但努力依旧可以给你回报。除了奋斗,还是奋斗。只是别让你的投入只是看起来努力。
出身低微并不可耻,可笑的是以逸待劳、从不逼的你自以为的优秀与骄傲,会让人觉得很可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