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停止胡思乱想,做一个快乐的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2.03
实现对自我情绪的控制,用活力、自信和平静代替疲惫、自我怀疑和不断焦虑。
思路清晰且充满自信地迎接每天的挑战,为了更加充实而愉悦地生活,放飞你的梦想。
让大脑更加平静,一切都迎刃而解。
学习从过去跳出来,专注于事物本身,不要管基因、环境或思维,专注于自己的选择。
把思维放在积极想法中,让它冷静地闪耀光芒。“宁求稳妥,不愿涉险”对于我们的祖先而言是有益无害的,他们付出的体力消耗比我们多得多,将压力产生的化学物质排出了体外。
爱因斯坦说,我们不能用制造问题的同一水平思维来解决问题。越挫越勇是正确的,但是要关注思维的积极态势,从思维升级的角度关注问题。
平常我们所学的技巧,比如深呼吸等,实际上没有深入考虑大脑的感受。大脑是重要的神经中枢,只有从大脑处建立的积极良好心态,才是所有物质的根本。转变思维更为重要。
创造型的解决方法不会立刻就出现,通常要在大脑中酝酿一段时间。这种仿佛偶然的神来之笔是放松状态下的礼物,需要一个积极平稳的心态。
越是将自己调整到无反应的思维状态,就越是有创造性、越机智、适应性越强,直到能够优雅平静地选择。
控制你的大脑,转移注意力。
有目的地控制注意力,从人为角度上讲,你能完成任何一件事情。但是并不是一直保持兴奋,而是交替进行,在张弛有度中保持注意。
试图从广度上思考问题,拒绝“牛角尖”,感觉抑郁的人是思维出了问题,也可能是脑本质发生了物理变化。
灵活地运用注意力,把关注点从狭窄的焦点上转移到广阔的视野上。
既要将注意力放在发展顺利的事上,也要放在不顺利的事情上,然后,把视野从平面维度升为高维度,往下看,就不至于那么焦虑了。学着驯化内心的“洪荒之力”,变成让自己舒服的正能量。如同安抚一只猛兽。
散步,转动眼球,双手交错抛球,都是不错的放松模式——都是有效的转移注意力方式。
改变语言,姿态,运用想象力。
还没有读完,但是收获颇丰,有些内容和内心相印证,有些是新感触。
凡有开卷,必定有益。
安全型依恋的成年人既能与他人亲密,保持良好关系,也能独立自主。这样的心理是从童年期建立起来的。童年期的幸福度决定了成年期心理的幸福度,思维形成之后,总是按一定的惯性前行。
照料者在心理、生理和社会活动之间的协调方式,会影响到孩子的依恋类型。这就是家庭的巨大作用。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扶养建立起孩子的情感模型,会一直影响到其成年。
凝视孩子的方式,对孩子的培养方式,与孩子互动的频率,情绪的稳定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孩子是否可以拥有健康的感情链结。当然,成年期也可以亡羊补牢。用心理训练建立内心的安全感,没有被满足的需求。未被满足的需求往往是消极生活模式的信号。
积极的人生模式:自我保护,自我防御,战胜恐惧,保护他人。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七种情绪回路非常重要,特别是好奇、玩乐、欲望和呵护,它们是焦虑的“解药”。
利用冥想,默念正向词语,通过运动,唤醒身体。达到身心合一的安适境界。
深度自我是全人类在心理、哲学和精神层面上先天固有的,它是指在智慧和心智上进行自我表达。
遵循内心,你会找到自己更深刻的一面。
灵活地运用注意力,可以不被困在某种大脑状态里,进入最佳的大脑状态,就是找到最好的自己。
关注空间,空白,通过这样的仪式感放空自己。
我不太习惯想象空间,但是可以试着感受风的吹动,让自己和自然一个频率,无形中也是在转变脑波,获得一个更适宜的自己。
学会控制大脑,应该是自律的开始。
思路更清晰,组织能力和直觉能力更强烈,就能拥有“大图像”。换一种说法,我们接触了哲学或是有恰当的历史观,就决定了我们拥有广阔的视野。
拒绝致命的“自虐”思维,成为自己忠实的粉丝;多肯定自己,努力不松懈,重新构建积极心态。
深度审视让大脑更清醒,清醒的大脑反过来再度进行深度审视。《突破原则》的作者本森说,你可以学着开启心流状态,来改变你的日常生活。
心流(英语:Mental flow)在心理学中是一种某者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
当你花时间专注于发掘更好的自己,你就更有能力来实现你最期待的未来。这就是你人生的巅峰状态!
你的思维掌握着让你过上无忧生活的密码,无论何时,你都会与你的思维同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