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圣诞节了,朋友圈里有关圣诞节的话题明显的多起来。看到好几篇文章,呼吁抵制过圣诞节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是中国人,拒绝过外国节。更有甚者,拿圣诞节的来历说事。它那是耶稣诞生的日子。在信仰基督教的国家里,它等同于我们的新年。而当年侵略我们的八国联军,有7个都是过圣诞节的国家。所以抵制过圣诞节是一种爱国的体现。一说到爱国我们都会热血涌上心头。但是抵制西方的节日,就算爱国吗?
我一直觉得,像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等这些能造福于全人类的东西,不应有国界之分。人类的进步并不得益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是全世界共同的努力。一个国家的进步,在于这个国家的人民,在学习总结前辈的经验基础之上,发挥自己的能力,延续、改革、创新。在于每个人分工协作、取长补短。我们不应该只学习本民族本国的技术、知识、经验,而全世界的技术、知识、经验等一切有用有益的东西,都应该拿来为我们所用。清朝前期,我们泱泱中华闭关锁国,自足并自豪于我们的大刀长矛、木棍铁剑等冷兵器。而对于所谓“西夷”的火枪火炮,视而不见,甚至不屑一顾。终于有一天,在受尽了欺辱,才番然悔悟。花费巨资,引进这些威力强大的热兵器。这些武器,都依赖于火药的发明。而火药是在我们国家最先被发明出来的。“番邦西夷”们没有排外,学习了我们的技术才得以壮大,反过来欺负我们。 我们的教育一直提倡,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对于一个人如此,对于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呢?对于国外的东西,魏源在《海国图志》里早就说了:师以长技以制夷。一个古人能想到的,为何我们现代的人反而做不到呢?就在前几年,有些人大肆的抵制日货。真抵制的话,我们普通人根本就没有电脑(很多电脑元器件者是日本产的)和相机可用了,这会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多大的不便啊,会阻挡我们的发展和进步。
有人会说,对于科学技术我们要学习国外的;但对于文化传统,我们还是要用我们自己的。节日的形成,最初是为了纪念,纪念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或某一个重要的时刻。我们自己的节日是这样的。过圣诞节的时候,在我们国家,除了基督徒,我们普通人有几个是因为纪念耶稣诞生而过这个节日的呢?又有几个人,在过这个节日的时候,想到过耶稣基督呢?我们普通人过这个节日,就是为了找个由头,让自己快乐一下,找个乐子而已。和爱不爱国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有哪个人过完了圣诞节,就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了?就连我们国家的基督徒不也是照样爱国吗?他的教义里就明确有“爱国爱教”的说法。圣诞节和爱国完全不冲突啊。
我们不会因为喜欢《蒙娜丽莎》这样的作品,喜欢《命运交响曲》这样的音乐,喜欢《维纳斯》这样的雕塑,就不爱国了。我们结婚时的《婚礼进行曲》是德国作曲家写的,我们颁奖时的背景音乐是美国电影《七侠荡寇志》的主题曲。前几天朋友圈疯转朴树唱《送别》时失控流泪的视频。《送别》的词是弘一法师写的,而它的曲调最早源自于约翰·奥德威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后来传到日本,再传到我国。这些音乐我们都哼唱播放着习以为常,有谁认为唱一曲《送别》就不爱国了吗?
另外,我们再说说八国联军的事。他们侵略我中华,并不是因为他们信仰基督教。相反,基督教是主张仁爱和忍辱。一个提倡“别人打你的左脸,你要把你的右脸伸过去”的宗教,怎么会煽动你们去侵略别的国家呢?
若真要抵制西方节日的话,那我提醒你:元旦、妇女节、劳动节都是西方的节日,我们要不要过?就连周末的双休也是西方做礼拜的传统,要不我们也取消了吧?看你急不急?!
其实,你过不过节是你的自由,你可以把抵制圣诞当成崇高的爱国行为,而不过圣诞;他也可以认为圣诞与爱不爱国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而当成一个乐子过圣诞;我也可以认过圣诞与爱不爱国无关,却觉得没啥意思,也没啥时间,关键是没啥人陪着过,而把圣诞节当成一个寻常的日子来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