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你喜欢的,任何你想要的
但你至少得跪下
- 不,我不行
- 他们都这样
他们习惯了
- 他们有信仰
- 也许吧
诗是人类审美和感受的高级体现,诗是美的,是浪漫的,是端庄的,也可以是沉重的,凄残的,它是无限可能性的,取决于个人感知,个人理解,就像影片中所说的“诗是不能被翻译的”。
电影截图老塔是什么?是雕琢镜头的诗人
他用他独到的视听技法加上诗性叙事,将电影作品给你娓娓道来,陈述中的赞歌,悲情中的晦涩,甚至于观影困倦的醍醐一顶,这些在他的作品中都常常出现,魅力于此,远不止此。
戛纳金棕榈提名
戛纳最佳导演
戛纳费西比得主
《乡愁》作为老塔的高分代表作,其叙事精彩性却并非在反转和冲突上,慢条斯理的陈述才是其诗性叙事节奏的所在,直观来看,几乎布满全片的长镜头成为了该影片的一大特点,节奏上的统一为这首名为“乡愁”的诗奠定下了基础。
老塔作为导演,同片中的诗人,十八世纪俄国作曲家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微妙联系,三者间以艺术为羁绊,在现实和梦境中探索着,经历着,沉淀着,最终形成与他们日后骨子里的那份乡愁。
享有诗人导演美誉的老塔,在《乡愁》中将男主人公诗人的名字刻意设置成与自己同名(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名字,导演,男主,诗人,诗性叙事,诗意镜头…
仅仅在这些表面的客观条件中,我们能捕捉的东西就足够形成个人心中对于《乡愁》意象化的理解。
电影截图电影全片的暗色调以及黑白和彩色画面的转换不得不提,诗人安德烈的幻象和梦境是美好的,而现实是迷离曲折又充斥着与常人相背的不被理解,黑白与美好同在,彩色和坎坷划勾,亮调黑白,暗调彩色,在这样的对立下,那股“愁”的感觉被雕刻的愈来愈深。
影片想表达的思想有很多,但是他们都是朦胧不清的,就像一个个没有被擦净灰尘的镜头一样,也同影片中那散不去的薄雾一般,这也是老塔的风格所在,他觉得观众能有他们自己的理解,能够自己思考,自己体会,乐于观众开放性地解读他的电影。
在老塔的作品中我们总能够看到区别与其他电影作品的东西,因为他是创造者,不拘泥于已有的方式,创造出了属于他自己的塔式诗意梦境般的电影语言。
多看几部老塔的电影便可获知,那些标志性的声音,可视化的元素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大同小异却又惟妙惟肖。
电影截图老塔对于水(雨)的感情是很深的,塔式经典水声(或雨)在老塔的电影中总是象征着美好的到来,可这里的美好是残缺的,也是转瞬即逝的,片中的水滴声进入梦境中的安德烈便是很好的例子。
电影截图 电影截图老塔对于火有着成长性的认知,在早期的作品中,火是毁灭,是灾难,而在时间的打磨中,老塔捕捉到了火中那股重生的气息,所以在后期的作品中火的寓意也更为深刻,在影片中自焚的疯子多米尼克,点燃蜡烛成功穿过浴池的戈尔恰科夫,这里火不再是毁灭,而是希望,是信仰,是救赎。
这样元素化,象征化的标志还有很多,这些也成为了老塔诗意风格不可或缺的部分,无法解释又千真万确。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不仅于导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