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过历史画轴(二)

作者: 虹涛拍岸 | 来源:发表于2017-03-22 15:34 被阅读21次

郎官巷:一少一老燃着了晚清思想解放的烽火台

我们进入三坊七巷的中轴线南后街,没跑几步左端便到了三坊七巷中最短的巷子郎官巷(只有100多米,但据说在当年它是七条巷中最长的一条),我们仿佛看到一少一老携手从幽静古朴的巷子深处向我们走来。

年少之人便是“戊戌六君子”之一林旭。林旭家境贫寒,但是才智过人,被坊间称为“神童”。他16岁那年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沈瑜庆(晚清重臣沈葆桢四子),沈因偶然看过林旭的文章,就将女儿沈鹊应许配给他,并将其带在身边随任读书,林旭的一生也因而改变。后来,林旭来到京城,进入政治中心,深得光绪皇帝赏识,他将手中本来用来写诗作词的笔墨连同一腔鲜血,毫无保留的投身于“维新变法”。就这样,23岁的他因为变法而死,临刑前他仰天长啸“君子死,正义尽”。也因为他的死,让我们看到他与沈鹊应凄美的爱情故事,这位大家闺秀难得地向世人展示了她的才情:“伊何人,我何人,只凭六礼传成,惹得今朝烦恼;生不见,死不见,但愿三生有幸,再结来世姻缘。”而后,沈鹊应因林旭殉情。

年老的那位比林旭长21岁,他就是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的严复。年少时的严复喜读书又家境贫寒,于是他选择了不要学费的马尾船政学堂,成为首届学堂学员。他并没有像他的同学们一样成为海军将领去海上浴血奋战,而是在甲午海战后开始以笔作战。日后,他发表了一系列的政论文章,篇篇激愤而犀利。他把眼光投向了国家的制度,提倡西学、提倡变革,并以《天演论》等西方资产阶段思想的译著为薪矩,引取西方进化的天火,唤醒国人的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被尊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家。

林、严二人颇有交集,不仅是因为家在同一条巷子,还因为在“维新变法”期间,林旭等人向光绪推荐了严复,严复还洋洋洒洒写下了《上皇帝万言书》,只是还未等到呈给光绪皇帝,“戊戌六君子”就已经慷慨就义了,严复曾在《哭林晚翠》一诗中表达了他对林旭的悼念及感慨。有人说严复命不该绝,否则那思想解放的烽火台又由谁来延续呢?

相关文章

  • 跑过历史画轴(二)

    郎官巷:一少一老燃着了晚清思想解放的烽火台 我们进入三坊七巷的中轴线南后街,没跑几步左端便到了三坊七巷中最短的巷子...

  • 跑过历史画轴(九)

    吉庇巷:状元府见证了福州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 离开官巷,我们来到了三坊七巷最南端的巷子吉庇巷,它与光禄坊相连,在唐代...

  • 跑过历史画轴(十一)

    南后街:三坊七巷中轴线好似福州人民挺立的脊梁 从“光禄吟台”出来,我们一行人又跑回到三坊七巷的中轴线南后街上。沿街...

  • 跑过历史画轴(五)

    黄巷:用“黄”姓命名或是对儒者最大的肯定 从衣锦坊折返回南后街中轴线,我们又进入了与其相对的黄巷,一位黄姓跑友自豪...

  • 跑过历史画轴(四)

    衣锦坊:真正能做到衣锦还乡的又有几人? 离开塔巷,我们来到了三坊七巷中轴线右端的第一条坊——衣锦坊。 这巷子得名于...

  • 跑过历史画轴(七)

    文儒坊:“文儒”二字注定此坊是众星云集 不觉来到了文儒坊,我们不禁放缓了脚步来慢慢品读它的与众不同。 文儒坊的出众...

  • 跑过历史画轴(八)

    宫巷:几栋深宅大院之间弥漫着温馨的亲情 我们来到了宫巷。之所以叫宫巷,是因为这里曾经有一座道观紫极宫,据说当时的香...

  • 跑过历史画轴(十)

    光禄坊:福州兴盛了千百年的文脉就起源于此 我们来到了与吉庇巷相对的光禄坊,据说坊内有处刻有“光禄吟台”的摩崖石刻。...

  • 跑过历史画轴(三)

    塔巷:给三坊七巷带来了几个世纪的“文运兴盛” 我们正低头缅怀着先人,不觉已经出了巷尾来到了八一七路,没几步就进入了...

  • 跑过历史画轴(六)

    安民巷:老百姓的最大期许就是国泰民安 不一会我们来到了安民巷,此处还与之前说的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有关。黄巢带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跑过历史画轴(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mo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