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三、湘学的发展轨迹
2.湘学的肇始期——濂学开山,二程传承
北宋时期的周敦颐为“湘学”的起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所开创的濂溪学是湘学的重要思想渊源。
周敦颐是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出身于仕宦之家,十五岁时因父亲去世离开湖南。二十岁入仕,宦迹各地,曾任职于湖南郴县、桂阳、永州和邵州等。
他的早期著作《太极图说》依据阴阳哲学的原理,立足儒家的价值理想,提出了一个与佛学相抗衡的宇宙生成论,即由“无极”而“太极”而“阴阳五行”,以至“万物化生”的宇宙论哲学,并完整地论述了德性的完善过程,为日渐式微的儒学创建了新的阐释构架及宇宙论体系,正好契合朱熹等人自觉承担复兴和发展儒学的历史使命的理论需求。其晚期著作《通书》结合《中庸》论“诚”的思想,提出以“诚”为核心的道德理论体系,奠定了理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心性论,是宋明理学修身论的重要基础。
周敦颐的学术思想在当时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其学术地位也远没有后世学者评价的那么高。虽然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但他被视为中国理学的开山之祖,首功之臣是他的学生程颢、程颐兄弟。
程颢、程颐是河南洛阳人。其父程珦钦佩周敦颐的人品和才学,令“二程”拜他为师。两人成为北宋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被后人尊奉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他们将周敦颐的著作编定成书加以传扬,理学大师朱熹将周敦颐看作理学的开山之祖。宋代理学在中国的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统治地位达七百余年,并成为湘学的主流。
所以,湘学的兴起与宋代理学的兴起是同步的,它反映了宋代重建儒学传统的大背景,同时也是中国文化重心南移的一种表现。王闿运所言“吾道南来,原系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见周渊龙、莫道迟《王闿运楹联辑注》)虽然有抬高濂溪学地位、力压东南清流的自大成分,但也不无学理依据。从理论和学派传承的角度看,周敦颐的学说对“二程”产生了深刻影响;杨时、谢良佐为“二程”高弟,经此二人传承而形成的朱子学派和湖湘学派是南宋理学的两大主要学派,它们同出一源,在传承过程中相互融会;胡安国与杨时等程门弟子有广泛的学术交往,胡宏曾师事杨时和程门另一弟子侯师圣,朱熹也有得于谢良佐。可见,“二程”洛学南传而形成的两派都是通过程氏弟子或再传、三传弟子传承的,而这一切的总源头则是周敦颐创立的濂溪学,周敦颐是当之无愧的理学开山之祖。
尽管周敦颐学术思想的形成大多不在湖南地区,但他为“湘学”鼻祖,却是学术界公认的。南宋理学家真德秀在《劝学文》中说:“窃惟方今学术源流之盛,未有出湖湘之右者。盖前则有濂溪先生周元公生于舂陵,以其心悟独得之学,著为《通书》、《太极图》,昭示来世,上承孔孟之统,下启河洛之传。”(《真西山文集》卷四十)近世李肖聃的《湘学略》、杨东莼的《中国学术史》亦持此论。
客观地说,湖南曾被称为“风化陵夷,习俗暴恶”之地,湖南的文化和教育在宋代以前非常落后,很少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周敦颐以后,湖南一跃而为“理学之邦”。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