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一次思想的洗礼

【文】一次思想的洗礼

作者: 汐水之畔 | 来源:发表于2022-09-14 06:06 被阅读0次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汐水

    曾经,一直认为文字仅仅承载着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世间的风景仅自己一人即可奔赴,文字里的千山万水仅是书于己阅,而他人,读或不读皆无所谓。所以,曾平静从容写下一首七言绝句《诗心》:

    我笔由来写我心,随风寄语觅知音。

    萧郎若解其中意,愿别故山千丈林。

    当文字受误解时,亦常常自己和解: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但恰恰如此,作为文学爱好者,心底深处,何曾不希望有人能理解我的一段烟云,何曾不希望高山流水遇知音,何曾不希望得到共鸣、认可和感动?这种起伏的心理在生活中交织着、矛盾着……

    今年9月,在福建文联、福建作协、福建文学院组织下,我有幸与闽宁两地的青年作家齐聚福州马尾,共赴文学之约。四天的学习让我的思想得到了一次洗礼,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的《新时代文学发展近况》、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省作协主席陈毅达的《新时代文学要求和福建文学创作》、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余岱宗的《汪曾祺故里小说的气氛审美》以及《福建文学》常务副主编石华鹏的《自媒体时代的小说创作》等讲座都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强大的冲击……我开始低头抚摸万丈红尘的暖意,开始顺着那些声音抬头去感受山海间静静流淌的温润的光阴,开始对自己今后的创作方向有了纵深的思考。

    一.文学作品要为时事而歌,为人民而歌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时代是文学不竭的养料,人民是文学永恒的中心。从古至今,文学一直是人们认识世界、想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生命是冗长又短暂的,历代的文学创作者跋涉其中,用文字来描摹真实的生活和理想的愿景,在为时代、为人民歌唱的过程中赋予生命以无限的活力和内涵。

    感谢张毅达主席振聋发聩的讲座,他说:“希望你们不仅仅是未来,而是现在和未来。”他提出,文学创作者要有高度的自觉意识,为时代而歌,为人民而歌,关注山乡巨变,抒写山海情。

    刹那间,幡然醒悟——我们既要埋头写作,又要抬头看路。我们的文字里除了自己心中那一寸明月清风,更应该有万丈红尘里的烟火流沙。

    是夜,马尾港清风拂面,我漫步岸边。近处,碧水凝月、轻波呢喃;远处,万家灯火、人声如潮。似立于幻境又不虚无缥缈,似立于实处又光影迷离,我突然发现,我是如此热爱这样的烟火,热爱足底的每一寸土地。抬头望月,轻轻问自己:“为何不能走出自己内心的三分地,为何不能把眼界放在更广阔的沃野中呢?为何不能用自己手中的笔,为人民、为时代而歌唱。”

    二.文学作品要有健康向上的思想

    一座洁净的庙宇,才能打开众生尘封的心门,才能漂洗无数的思想和灵魂。文学作品亦如此,它是时代的号角,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因此,我们要陶冶高尚的情操,引领健康向上的风尚,利用我们的文字传递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历史观,传播真善美,坚决抵制低媚俗。

    文学创作者一定要坚守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我们要左手拈花,右手执笔,把明净的风光、芬芳的岁月书于笔下,让文学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似明月皎洁如莹,得心境清凉如水。

    三.文学作品要与时俱进

    几位老师在讲座中都提到了当前文学遇到的挑战,不是意识形态上的,而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挑战。社会上其他精神产品逐渐超越文学,文学作品的纯粹阅读者越来越少,文学的社会需求在不断退位。

    但,我们不能埋怨和抵制这些新兴产品,不能指责这些电子产品侵犯了文学的尊严。正如繁茂的森林适合滋养幽静的古刹,多情的海风适合擦拭诗意的灵魂,过去的作家适合用纸和笔来传递思想,而现在,应该容许文学创作者用手机和电脑创作。所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我们要适应现在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要将文学和时代相结合,让每个作品打上时代的烙印。

    心若清莲,文字便会徐徐展开。今天以后,我们要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开阔视野,我们既要做曲岸上漫步山水的诗者,又要做田埂上畅聊桑麻的耕者;既可敞开心怀畅饮杜康,亦可收敛心性静品香茗。

    我们要完完全全融入天地间的青山碧水、日月流云,唯有这样,才可以让文字焕发巨大的生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一次思想的洗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wbt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