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65
对于容易焦虑的人来说,一般都是有追求的,上进的,可是越想快速前进,觉得要学习的越多,反而容易引起焦虑,什么也把握不住。看不到内心,看不到自己,世界丰富,自己却会觉得贫瘠。
看《佛陀传》看到耶舍想跳崖被悉达多救下来。他是富商,却感到空虚……找不到意义。悉达多让他看山顶壮丽的大自然美景。他也惊叹,但是之前没看到?因为心里只有痛苦,什么也看不见。这不就是平常总说的“生活不缺少美,但缺少发现的眼睛”么?
活在当下,这句话也要被说烂了吧?可惜越常见更容易被当成口号喊!
陷入什么,便看到无数证明就是如此的证据。别的都看不见了的!就像带娃有几天碰不到小伙伴玩,就觉得真是孤单啊怎么办啊?但其实多出去就好啦!只是被担心的频率影响了。
那天听了法爷的饮食与情绪分享,提到我们并不真正get到了食物的美,需要练习专注。今天吃提子想起来。就认真看它的皮、看它饱满的水分,砰出来的汁,蛮好玩的!
昨晚娃照常睡前在床上来回咕噜,然后要被被。顺手就给他了。突然就想到,这有点“溺爱”感觉啊!他会觉得被被可以跟着他,所以更没啥顾虑的满床转悠,反正不用担心被子嘛!一但没第一时间给到位,他反倒会哭,不满。这是他的事,我要慢慢鼓励他自己来体会了!自己应该也是这样被照顾的吧?妈妈“有求必应”,所以,当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自己想办法,而是容易抱怨~一种对别人不满有意见的习惯。
这种过多的照顾,也会让娃容易急。因为有家长的帮忙,很多事情会进行的更快。这种更快会让他以为是应该的日常,当没有帮忙的时候,那种缓慢他就不想接受了。少了自己的体验,是容易眼高手低的!习惯了想到就能实现,谁愿意接受脚踏实地的缓慢和扎实?有扎实的体验,做事情才会有更全面的判断!
没有缓慢和扎实,就有贪婪的习惯!焦虑的频率!专注当下,就变得难了!太容易沉入苦恼里。
这其实是“延迟满足”的感悟和解释啊!要不养出的一定是任性的熊孩子,不知道感恩别人付出的“白眼狼”!
也是今天,看到娃任意的扔扔扔,就不愿意默默收拾了。因为自己很生气,但是娃却不用为此付出任何代价!告诉他不要的东西才扔地上,玩的玩具要送回玩具的家!果然,依旧洒脱的倒了满地积木。耐心说了一起收,该干嘛干嘛,没听见。哭,要看佩奇!意识到,我必须强硬了。告诉他,陪他哭完再收。最后在让他帮忙分类里找到了行动的乐趣。一顿猛夸结束。
最近还会套路了,我说把东西捡起来。他会说:我想休息了!
育儿有了新目标,自己懒一点,回应慢一点!从一个收拾东西的参与做起,体验付出和自由之后的责任。
自己有了新目标,只规划一天的时间,认真完成这一天的任务!让内心有扎实的体验,不恐惧担心过去和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