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4
我的观点是可以在学龄前儿童开展习字教育,以下是我的经验分享
我的孩子在七个月时,我就引导他去识字,当我的孩子在一周时能识200个字,两周时基本都是自己看儿童读物,三周时就能习字。首先我想申明一下,我让孩子识字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教会他认多少字,而是想通过识字去激发他对汉子的敏感性,以及锻炼孩的记忆力,而我让孩子习字也不是早早让孩子去写多少字,而是保护他的兴趣和爱好。在认字,习字时我给他讲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以及藏在每个汉字后面的故事,所以我的孩子打小就对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汉字时非常敏感,可以根据上下文呼出不认识的字。我的方法是:
1、用废旧的鞋盒裁成边长是十五公分的卡片,(便于孩子的抓),上面写上粗体字,这些字都是孩子常见的家人名称,刚开始是单字比如说“爸、妈、爷、奶、姑·······”用彩笔描出鲜艳的颜色,一边做一边教,教的时候还给每个汉子编故事。
刚开始一次做三两张,7个月时孩子还不会说话,我就叫他用手指认或者拿出我说的字,开始时识别慢,小家伙的手不灵活,抓得也慢,但过了两三个月后我发现孩子不仅手部动作灵活很多,的记忆力又飞速的发展,一次性能认十几个字,而且指认的速度非常快。一个生日后,我就做词语卡片,每张卡片有十公分,上面的词语也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比如电视,冰箱 ,花朵,蝴蝶、太阳、月亮·····,
随着孩子的成长,我做的卡片在不断变小,卡片上的词也慢慢变成了短句,每张卡片都有一个小故事到现在为止,我家光我做的卡片就装了差不多二十个纸箱。我孩子对汉字的兴趣就是从那时开始培养起来的,只要看到有汉字的地方他就会特别兴奋,上街时看到了点名,地名,只要他认得就喊着问我:“妈妈,那是不是········?”电视上看动画片也认了不少,小家伙会主动问我,把电视里的很多广告词都倒背如流。不仅如此孩子通过长期识字这个活动记忆力也大大提高,表现在他一周多刚学会说话,就能把我们一家子的手机号都记下来,包括现在,老师讲的课的重点,他都能复述。
2、我孩子在很小时,看到我写字他就有很强的参与性,跟我抢笔,我怕捅着他,刚开始就给他用彩笔,让他乱画,结果画的满床满墙都是,有时候吃嘴里。后来我就想办法,上网查怎样教孩子早点用笔,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了几种方法去训练孩子,结果发现效果还不错,就推荐给大家。要想让孩子动笔就得先促使孩子的小肌肉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为孩子准备了一系列有关发展手部小肌肉群的活动游戏:
A1 抓球(1岁-1岁半)串珠游戏
给孩子准备半碗小玻璃球,让孩子抓,从一个碗里抓到另一个碗里(注意提醒孩子不要将球往嘴里放)。
抓球,是让婴儿通过触觉和动作感知一个较小的球状体,可以提高婴儿抓握力和五指协调运动的能力,要鼓励孩子练习左右手轮换抓。
串珠游戏:刚开始可以穿大点的珠子(像佛珠那么大),当大珠串熟练了可穿小珠
2 三指捏球(1岁半-2岁)
给孩子准备一盒玻璃跳棋,让孩子先练习用三指捏球,摆放一个个棋子,再练习用二指捏球移位。
捏光滑的球,可提高孩子手指捏的精确度、力度及手眼协调运动的能力。
3 装球进瓶(2岁-2岁半)
开始让孩子练习往瓶子里装球时,瓶子口应大些、矮些,最好是透明的,如小果酱瓶。这样,孩子易装、易看,瓶子也易满。孩子容易看到自己的成功,增强自信心。
装球,既能锻炼捏的能力,又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坚持性。
4 宽头夹子夹球(2岁-3岁)
给孩子准备些纸球、海绵球、塑料球、药丸壳、玻璃球及宽头夹子。
让孩子用夹子先练习夹纸球、海绵球,再练习夹塑料球、药丸壳、玻璃球等。
夹球体较夹其他形状的物品有难度,因此,练习夹球状物,可以更好地锻炼孩子使用工具的能力。
5 镊子夹球(2岁半-3岁半)
用小小的镊子夹住球(方法、意义同上)
6 筷子夹球(3岁时)
能像大人一样,灵活地使用筷子夹东西,是孩子向往已久的事。孩子到3岁左右时,家长便可以为他选择轻便、小巧、筷子头上有二道小沟的特制筷子,再给他准备一些纸球(用纸揉的)、海绵球或块)、塑料球、玻璃球等,让孩子由易到难练习夹东西。
孩子在不断的操练中,手部肌肉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手眼协调的能力、专注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坚持性等均能得到 发展。
儿童玩此项游戏时,家长一定要在旁边照看,以免幼儿吞食。
好做这些准备工作额同时教会孩子尝试用蜡笔和彩笔去“涂鸦”(教育孩子画纸上)在刚开始时太强调字的好坏,子不管写多难看,先教会孩子正确的坐姿,写姿,每天训练5~10分钟,时间不宜太长。这至少练两到三个月,在来要求写字,先练大字,做到横平竖直,但不能太苛求,一定要慢中求稳。否则预速则不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