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于1838年出版的长篇写实小说。
该作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奥利弗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以上,是百度中的简介。
百度里还有比上述简介再详细一点的内容。
而狄更斯的小说,和名著改编的电影,有三分之一是相同的。三分之二不同。
这么长的一部著作,要想改编成一部两个小时零十分钟的电影,面面俱到不大可能,因此个人认为删减是有必要的。
如果说作品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那么电影来源于小说,可以不同于小说。
就像——君子,和而不同。
而作者狄更斯,我在初中历史书上看到过他的名字。后来大学时学《英美文学概况》时读过他的些许文字。再后来,我教书,初三英语书里一篇文章《圣诞颂歌》让我印象深刻。他把圣诞节赋予了感恩,关爱,慈善的含义。后来,知道他是一个强迫症。而且喜欢鸟。
对他所知就这么多。
今天下午,静下心认真看了《雾都孤儿》。
英文对白很简单,适合做听力练习。
在安静的午后,看一部电影,或者读一本书,听一首歌,就让人感觉十分幸福。
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时代,可以有那么多大家,名家去拜读,去了解。而且有网络,有浩瀚的书籍,只是想一想,都满足到眩晕。
回到影片。特别喜欢镜头里英国古香古色的乡下小屋,人们手里普通耐用的各种器物,女人们拖沓的长裙,男人们高高的礼帽,还有象征绅士的手杖。
做一个看客,旁观者。尽力把所有人与物风情尽收眼底,才不枉此生吧。
思绪里忽然就想起郭敬明。他的大多数作品,描写的都是年轻人极致奢侈的生活。而反观古今中外许多写作大家,着眼点都在平民百姓,或者边缘人群。也许,对于作家来说,心在哪里,笔就在哪里吧。
不一一细数故事情节。只告诉大家,值得一看。如果不花时间读书,可以参照百度简介,去看看电影。真的能有所感悟。至少,给自己思想来一次简单的洗礼,是能做到的。
陈道明说过一句话——我无奈于世道,世道也无奈于我。似乎网上还有一句类似的话:岁月不饶人,我亦不曾饶过岁月。这个雾都伦敦孤儿院的孩子,不会让你流泪。却一定能让你为之揪心。他从小受尽欺辱,灵魂却从不被邪恶所玷污。
我读书时,老师经常说——资本主义世界,人吃人的本质。在这部影片中,我们能看到人吃人。也许,上苍真的没有能力去眷顾每一个人。但是,狄更斯笔下的孤儿是幸运的,因为有太多的贵人出手相助。然而在现实中,很多的奥立弗是踽踽独行,孤立无援。又让人想起网上的一句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狄更斯说:在生活中我们不是置身事外的观众,而是粉墨登场的演员。《雾都孤儿》记录的是一个孩子的苦难,但它就如同一面镜子,将完整的过去映射到现代的幕布上,似乎是在提醒我们:人性进化得很慢很慢。
狄更斯将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脓疮揭开给世人,然后将伤口缝好,上面再铺上一件色彩斑斓的衣服,依然相信博爱与仁慈才是人类的主旋律。
惟愿,岁月锤炼你我一副丰满的灵魂
和清瘦的欲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