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详注《随园诗话》(1302)

详注《随园诗话》(1302)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4-03-13 19:30 被阅读0次

    【原书卷十六·四二】

    杭州进士,号北庭,过随园;余晨卧未起,乃题壁而去。亡何,患奇疾,一日夜饮三石水,犹道渴甚,遂卒。其诗云:“三径亭台水一,萧萧落叶点莓苔。小舟隔岸穿花出,怪树当门揖客来。看竹何妨人竟入,题诗好是雨先催。袁安稳卧云深处,怕引西风户未开。”北庭乃玙沙方伯之族弟,在随园赏梅,一见陈梅岑,即妻以女。梅岑大父省斋,向作江宁司马,余旧长官也。梅岑年十五,即携至山中,命受业门下,曰:“此儿聪明跳荡,非随园不能为之师。”果一见相得。为取名曰熙,其梅岑则渠所自号也。性爱吟诗,不爱时文。余每见其诗必喜,见其文必嗔。尝规之曰:“此事无关学问,而有系科名:奈何勿习耶?”卒以此屡困场屋。后受知于李香林河督,得官河厅司马,亦以诗也。

    钱圯,号北庭。杭州人。进士。其他无考。

    亡何,音wú hé,意思是不久。《汉书·翟方进传》:“子夏既过方进,揣知其指,不敢发言。居亡何,方进奏咸与逢信‘邪枉贪污,营私多欲’。”颜师古注:“无何犹言无几,谓少时。”无何,即亡何,古“亡”通“无”,读音亦同。

    隈,音wēi,从阜,畏声。释义:1、本义是山或水弯曲的地方。2、水流弯曲处。《淮南子》:“隈田者不侵畔,渔者不侵隈。高诱注:“隈,曲深处,鱼所聚也。”3、山的弯曲处。如:隈隩(曲窄幽深);山隈;城隈4、水涯。《文选·潘岳·西征赋》:“凭高望之阳隈,体川陆之污隆。”李善注:“隈,崖也。”5、泛指弯曲处。《庄子·徐无鬼》:“曲深处奎蹏曲隈,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6、弓把两边的弯曲处。《仪礼》:“大射正执弓,以袂顺左右隈,上再下壹,右执弣,左执箫,以授公,公亲揉之。”7、指角或角落。晋·左思《魏都赋》:“考之四隈。”

    袁安(?—92),字邵公(一作召公)。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西南)人。东汉名臣。自少承袭家学,研习《孟氏易》。初任汝阳县功曹,后以孝廉获举,升为阴平县长、任城县令。汉明帝时,屡迁为楚郡太守、河南尹,政号严明,断狱公平。在京畿十余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等职。汉和帝时,窦太后临朝,外戚窦宪兄弟掌权,民怨沸腾,袁安不畏权贵,守正不移,多次直言上书,弹劾窦氏种种不法行为,为窦太后忌恨。永元四年(92),袁安逝世。袁安的后代(汝南袁氏)繁荣兴盛,与弘农杨氏并为东汉“四世三公”的世家大族。有成语“袁安高卧”、“袁安困雪”,意思是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后汉书·袁安传》唐·李贤注引《汝南先贤传》载:“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

    玙沙,即钱琦(1709—1790),字相人,一字湘纯,号玙沙、屿沙、述堂,晚号耕石老人。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乾隆二年(1737)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河南道御史、江苏按察使、福建布政使。平生以“虚心实力”四字自勉。好为诗,与袁枚相交五十年。著有《澄碧斋诗钞》十二卷,《别集》一卷。《晚晴簃诗汇》云:“袁简斋序玙沙诗,称其‘立朝有风节,仕外多惠政,虽官尊,雅好为诗,其神清,其韵幽,曲致而不晦於深,直言而不坠于浅。’又为作志铭,言其海外诸诗尤为雄伟。”彭国栋评《澄碧斋诗钞》:“各体皆胜,雅堂谓足与九池、鹭洲颉颃,诚非虚语。”又论其〈台阳八景诗〉:“自来咏八景者,多作村语,玙沙殊不尔,亦可为台阳生色也。”

    方伯,音fāng bó,古代诸侯中的领袖之称,谓一方之长。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汉以来之刺史,唐之采访使、观察使。《礼记·王制》载:“千里之外设方伯。”明、清时用作对布政使的尊称。

    陈梅岑,即陈熙(生卒年不详),字梅岑。清秀水(今嘉兴秀水)人。国学生议叙,官安徽、河南州判,历官至府同知。袁枚诗弟子,有诗名。《乾嘉诗坛点将录》时,把他誉为“赛仁贵”,名列第四十二。晚年随儿子陈景蕃生活江苏通州的掘港。晚年曾为沈复《水绘园图册》题跋,时已八十四岁。有《腾啸轩诗集》。按:陈景蕃,乾隆五十六年(1791)出任江苏通州丰利场大使,两年后又转任掘港场大使,一直至嘉庆八年(1803)。

    大父,音dà fù,犹祖父。

    省斋,即陈景淳(生卒年不详),字省斋。清浙江秀水人。乾隆二年(1737)进士。乾隆二十二年(1757)八月至三十年(1765)任年江宁府江防船政同知(《江苏省通志稿职官志·第十五卷·清乾隆》)。因为袁枚曾任江宁县知县,故称其“旧长官”。

    附:清·袁枚《哭陈省斋太守》:八旬解组住鸳湖,书屋云溪有画图。忽报神仙归碧落,应教故吏服衰纑。文孙才大功名晚,太守官清老兴孤。白发参军倍悽绝,同僚海内一人无。

    司马,音sī mǎ,释义:1、古代官名。西周始置,春秋、战国时沿用。掌管军政和军赋。汉武帝时罢太尉置大司马,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马。2、汉代诸宫门有司马掌警卫,大将军营五部,部各置军司马一人。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亦有司马。魏晋至宋,司马均为军府之官,在将军之下,综理一府之事,参预军事计划。3、唐为郡的佐官,明清因称府同知为“司马”。4、复姓。汉代有司马迁。

    跳荡,音tiào dàng 也写作“跳汤”。释义:1、跳跃;跳动,跃动。唐·温庭筠《郭处士击瓯歌》:“乱珠触续正跳荡,倾头不觉金乌斜。”2、冲锋陷阵,打乱敌方阵脚。唐·李德裕《请准兵部依开元二年军功格置跳汤及第一第二功状》:“开元格,临阵对寇,矢石未交,先锋挺入,陷坚突众,贼徒因而破败者,为跳汤。”《明史·曹文诏传》:“文诏左右跳荡,手击杀数十人,转斗数里。”3、指锐卒。宋·沈括 《梦溪补笔谈·杂志》:“跳汤,拏手,皆在军中。”清·顾炎武《日知录·奡汤舟》:“古人以左右冲杀为汤阵,其锐卒谓之跳汤,别帅谓之汤主。”4、犹言放纵不羁。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二:“余少时气盛跳汤,为吾乡名宿所排。”5、心情激动。清·陈维崧《念奴娇·宋景炎席上赠柘城李蓼墅》词:“剑气纵横,酒肠跳汤,老笔苍无敌。”

    科名,音kē míng,指科举考中而取得的功名。科名分为生员(俗称秀才)、举人与进士三级,分别是通过童试、乡试、会试三级科举考试而取得的。唐·杜牧:“或以吏理进官,或以科名入仕。”《唐诗纪事·蔡京》:“京以进士举登学究科,时谓好及第恶科名,有锦上披蓑之诮焉。”唐科第以进士为上,学究为下,故云。

    场屋,音cháng wū,释义较多,此处指科举考试的地方,又称科场。引申指科举考试。宋·王禹偁《谪居感事》诗:“空拳入场屋,拭目看京师。”《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六年》:“景庄老於场屋,每被黜,母辄挞景让。”胡三省注:“唐人谓贡院为场屋,至今犹然。”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侯元经》:“侯元经,号夷门,台州才士也。词赋敏赡,屡困场屋。”

    李香林,即李奉翰(?—1799),字香林,一字芗林,汉军正蓝旗人,清朝大臣,李宏之子。初捐赀授县丞,后官江苏苏松太道。乾隆四十四年(1779)正月,任江南河道总督,入驻清江浦。四十五年(1780)二月调至任河东河道总督,乾隆四十六年(1781)正月回任江南河道总督。四十九年(1784年),上南巡,赐骑都尉世职。五十四年(1789),调河东河道总督。嘉庆二年(1797)正月,加太子太保,授两江总督,兼领南河事。四年(1799)正月与河道总督康基田督塞睢州决口,工竟。二月,卒。

    河督,清代河道总督的简称。

    河厅,清时管河同知、管河通判的官署为“厅”,即“河厅”。清代河道总督下有管河道员,简称“河道”。清制,直隶、山东、河南、江苏四省置河道,长官为管河道员,分管河务,为河道总督之属官,秩正四品。管河道员下有管河同知、管河通判、管河州同、管河州判、管河县丞、管河主簿、管河巡检等。管河同知、管河通判的官署为“厅”,即“河厅”;管河州同以下的官署则为“汛”。管河同知,清代各河厅之主官,为河道总督及管河道员之属官,秩正五品,掌理厅属之河工事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详注《随园诗话》(130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wgm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