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时间都去哪了?
有时早上赖床,一眨眼就到9点10点,再刷洗一番就要吃午饭了,一天的一半就这样过去了。
下午和别人聊聊天,翻翻各个社交网站,再出去买个东西,就到晚饭时间了。
晚上刷几集电视剧或者看一部电影,一整天就这样过去了。
这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时间都去哪了?
我想每个人的时间都被不同的人事物分割走了,如果你想知道详情,不妨有意识记录一下,看看你明天的时间究竟是怎样过去的。”
从2017年2月15日在手机备忘录写下这段话,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低品质勤奋者以后,已经过去了45天。
这45天里,我写了44页日记,
写了文章:《明天我就人到中年了,可是一切才刚刚开始》、《我就是学不会节制,你打我啊——读书篇》、《反正你不会乖乖听话读这本书》;
做完了剩余的毕业实验;
和朋友聚了六七次;
看了《朗读者》第一期和一期邀请了王千源和赵文瑄的朗读者节目录制现场;
读了这些书:《影响力》,《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巨婴国》、《极简主义 简而美地生活》、《最强手帐改造术》、《为什么精英都是清单控》、《奇特的一生》、《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看了电影:《遇见街猫Bob》、《金氏漂流记》、《完美主播》、《Dancing Queen》、《初吻》、《美女与野兽》、《刺客信条》、《卡萨布兰卡》、《活出率性》、《计划男》、《爱乐之城》、《爱的那点性事》、《本能》;
看了电视剧:《东京女子图鉴》、《荼蘼》、《逃避可耻但有用》、《四重奏》;
看了纪录片《航拍中国》;
参观了中国美术馆和中外文化交流敦煌展;
了解了很多手帐相关的内容,买了手帐周边,开始注意手帐排版;
买了钢笔和行书字帖,开始练字;
开始每日打卡,监督自己健康生活;
把日计划、周计划和时间轴整理记录在一个本上;
参加了一次研会举办的奥森定向运动;
开始跑步;
得到了导师的四副赠字;
处理了部分实验数据,写了部分毕业论文;
……
看起来似乎还挺丰富的~
觉醒之后,自己尽量不再像以前一样焦虑地被一点点小事赶着往前走了,开始认真地记录生活,试着去体会时间的逝去所留下的痕迹。虽然还是没有学会节制,也没做到每天按时入睡按时起床,不过比起忙忙碌碌而不记得自己究竟做过什么,我真的觉得“烂笔头”会让生活更加幸福。
上次推荐了《奇特的一生》给一个正在准备出国读博的女硕士lmt,是格拉宁介绍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lmt说自己忙于实验和学英语没有时间读。下午刚读完王潇写的《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和《奇特的一生》,索性就在这里说一说自己的感悟吧。
其实两本书可以说相辅相成,潇洒姐是用生活化的语言结合自己的经历介绍我们应该“趁早”学会通过写遗愿清单和一生的计划,通过利用效率手册规划好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的一生计划和遗愿清单落到实处,督促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格拉宁通过给一位严格按照时间统计法过了从26岁开始的余下人生的科学家写传记,讲了柳比歇夫是如何让这个看起来略显呆板无趣的活法贯穿了自己科研工作和日常生活的。
柳比歇夫一生发表了70多部学术著作,其中一些经典著作被广为翻译出版,500多印张(相当于12500页打字稿)论文和专著,还写过回忆录,追忆很多科学家。因为是做生物分类学,他搜集了35箱地蚤标本,共13000只,他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5倍。他之所以在有着战乱和贫瘠的一生里留下了这么多成果,得益于他的时间统计法。
他对时间有精确的感知,每天都会记下自己的工作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把这些记录工作时间的文档编号存放,像是一本本账本,他用统计的支出的时间记录生命的价值,每个月会有小结,画图列表分析,年终时再根据每月小结做一份年度总结,列出一览表。他的编号文档还包括学术通信、事务信函、生物学、数学、社会学的教案,日记、论文、手稿、回忆录、妻子的回忆录、笔记本、札记、学术报告、照片、书评……
哪一天都是一篇短短的明细账,记着当天干过的事,注明用了几个钟头几分钟,还注了些莫名其妙的数字。我看看战前的日记,也如出一辙。没有记叙,没有细节,没有思考——一般构成日记中心内容的那些东西一概不见。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7日。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3小时15分。鉴定袋蛾——20分(1.0)。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45分(0.5)。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10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0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小时25分。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20分。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4月8日。分类昆虫学:鉴定袋蛾,结束——2小时20分。开始写关于袋蛾的报告——1小时5分(1.0)。
附加工作:给达维陀娃和布里亚赫尔写信,6页——3小时20分(0.5)。
路途往返——0.5。
休息——剃胡子。《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5分,《消息报》——10分,《文学报》——20分;阿·托尔斯泰的《吸血鬼》,66页——1小时30分。听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沙皇的未婚妻》。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45分。
除了工作,休息、看报、散步等所有活动花费的时间,柳比歇夫都记录在日记中。他通过记录形成了独特的感知时间的方法,不需要钟表也能估计时间过去了多久。所以他能准确估算出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时间,从而合理安排工作计划。
柳比歇夫把一天中有效工作时间定为10个小时,分成3个单位,对应在三类工作任务上。第一类包括写作、研究和例行工作;第二类包括非科研性的活动;第三类则是需要创造力的任务。每项活动占据的时间必须与其重要性相称。
年度总结会把一年中做的所有事情统计出来,例如:游泳43次,娱乐65次……清楚地显示出时间的用途,了解自己在一年中能做成多少事情。
除了时间统计法,柳比歇夫还按照自己的身体特点拟定了几条守则。如:不接受紧急的任务,累了就去休息,每天睡10个小时觉等。即使他的身体不大好,工作强度又很大,他依然长寿并健康。
柳比歇夫严格地筛选自己的日程活动:避免串门和庆祝活动,但坚持写信。并且每个月都制订写信计划,把所有收到的信进行编号。
·他回信的原则是:紧急的书信立即答复,其他的暂缓回复;在写重要著作时,除紧急事件外,一切信件都暂时搁置。
·柳比歇夫通过时间统计法不断研究:自己在写、读、听、工作、思索等各方面到底能做多少。他找到自己能力的极限,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又充分发挥所有潜能。
所以我想,单纯地记录日常,单纯地做每日计划并不一定真的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变化,一个完不完成都没什么影响的计划有什么意义呢?
但是如果能去体会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情况,每个人都可以在找到自己愿意为之努力的目标之后全力以赴去实现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