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优美人性,也可以从两部分来说,一是追求“真善美”,二是要拥有“超越精神”。先说第一个,从人性的角度来讲,什么叫“善”呢?
孟子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孟子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可以成为欲望的那部分人性它就是善;而不可以作为欲望去追求的是恶。而对于恶,要扬弃它,要舍弃它,要超越它。
具体来说,对于那些“可欲”的东西,人当然是可以在实践当中去追求的,我们称之为善。人的欲望有很多,人在面对这杂多的欲望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欲望都可以去追求的,“自私利己”其实在不损人也不妨害社会秩序的时候,那当然也是正当的需要;但是反过来,有时候的利己,可能是要损人才能利己,它会破坏社会正常的秩序,而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善”就告诉我们,你必须在这里面遵循一个不损人、不破坏秩序的理性原则,这样的人,我们才说这个人是善良的。
我们很容易就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观察到善不善的行为,小到比如说排队现象,你不能去插队,尽管你很急你有事情你需要节约点时间,于是你插队了,但你要知道你的这些理由,别人可能也是和你一样的,你一旦插队而且还没有人制止,那别人看到了就会模仿,这样大家都插队了。
“你插在我前面,我当然也可以再插在你前面”,尤其是一个弱小者插队,那强者是不允许的,当然了强者插队也是不对的,人家虽然慑于强者的地位,但人家内心是鄙视的是不服的,虽然没有说出来而已。于是,这就破坏了正常的秩序了,而你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你损人了,你把别人的时间占用了,但大家都这样,你的目的也是达不到的,反而所有人都会更慢了。
这虽是很小的事情,但是我们经常说不能“善小就不为”,同样的道理,也不能“恶小就为之”,人心地善良,就是因为考虑自己的同时也会考虑别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面临着一个善和不善的抉择。而“自我”是有欲望冲动的,但是自我同时又是有理性的,它会培养自己善的德性来遏制冲动。
在哲学史上一直有一种观点,包括中国古代的法家,以及西方的很多的思想家都有这样一个观点,“善良好像有时候会变成一种软弱,甚至会变成一种愚昧”,我是不太同意这样一个说法的。当然了,在伊索寓言里也有《农夫和蛇》的故事,这种农夫面对是毒蛇,那这种“善良”当然是一种愚昧。
但是,我们谈的是人性,面对的是我们的同类,我们不能将我们的“同类”都假设成毒蛇,而事实上善良所唤醒的人性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法家怀疑善良,它认为善良只是一个神话,一切都应该付诸冷冰冰的法律,人才不会去做坏事,否则人注定是作恶的。
但是,我也有足够的理由来怀疑这个说法,韩非子很相信邪恶的本性,但是韩非子的悲剧也在于被他的同门师兄李斯所害,他们两个人师从荀子,当时秦始皇读了韩非子的书,就觉得这个人的思想太深刻了。如果我能够见到这个人死都无憾了,那么,秦始皇手下的谋士李斯就拍秦始皇的马屁了,想方设法把他这个同学同窗给弄到了秦国。
但是,李斯发现他这个同学确实思想很深刻,同时又很妒忌韩非子,如果韩非子得到了秦王的信任,他也害怕就冷落了他自己,所以,他就编造了一些理由,说他是韩国派来的间谍,对秦国可能会不利。最终,韩非子自己就冤死在秦国的监狱里,韩非子的悲剧,更是整个法家理论本身的悲剧。
因为,你是一个公开主张人性就是邪恶的人,那么哪怕是你的同门师兄,同道中人,看到你有一天得志的时候,他们也会自然的想到,你会不会害我?那既然这样的话,我趁着现在有机会,先把你害了再说。这必然会导致相互算计,而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非常可怕了,如果人人都要这么稿,那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从哪里来?人的一种慈爱之心从哪里来?
所以,我是很怀疑法家对“人性善良做否定判断”的哲学理论。当然,我们知道思想史上不断的有人跳出来怀疑人性的善良,而希特勒也是很典型的一个,他认为德国就是要培养那种不相信善良的,有着冷酷,有占有欲的一种新的人类,希特勒不相信善良,他认为善良是软弱的代名词,但是从结果上看,他也没有得逞,反而遭到了全世界善良的人们,以及正义的力量的制裁。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恰恰证明了人性当中善良的一种的可贵。人们老是说,让世界充满爱,但是人如果连人性的善良都不相信,还怎么让世界充满爱?
所以,我是觉得不要太相信对善良持怀疑态度的学说。当然,这种学说也是很多的,社会上也一直很流行一类的书籍《厚黑学》,它里面就主张人要厚脸皮也就是黑心肠,甚至里面在宣扬一种歪理邪说,如果什么时候中华民族每一个人都学会厚脸皮黑心肠了,那中华民族就有希望了。
这又是什么混账逻辑?
这本书它是也有背景的,当时在反传统背景下,五四运动的时候写出来的,当时名声很响,很多人也觉得这个观点与众不同,说我们中华民族太软弱太好欺负,就是上老外的大骗,他们说是来做贸易的,结果来给我们卖鸦片,而且租了我们的地方还赖着不还,说我们太容易被欺骗了,太善良了,所以,我们当时才落后。然后,那书里又说,我们什么时候学会厚黑,什么时候中华民族才有希望。
我认为这是一种很片面的、很错误的、甚至是很荒谬的一种观点,中国强大不强大,难道是靠不要脸厚脸皮甚至是靠欺骗,就能强大起来了?而实际上,落后还是先进,跟人性中的善良无关,人家西方人强大,难道就是靠没有了人性当中的善良了吗?
如果人性的善良被驱除了,那人与动物就真的没有多大的区别了,而人跟动物性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它有这样一份善良的德性,所以,人才能超越了动物的一面。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讲,善良是重要的,它是一个人之为人最根本的出发点,而善良最突出的体现,是人有同情心。
每个人的心是一样的,而且“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就是同情心。它也是优美人性所应该具有的根本,一个人掉水里了,看到的人不能无动于衷,看到别人的苦难反而幸灾乐祸,那就是缺乏同情心。
你比如有一个女孩跟她的男朋友谈恋爱,她的周围的人都说她男朋友人不怎么样,她的小姐妹也说她这个男朋友不怎么样,但是她觉得她男朋友对她很好,那她产生的问题是,到底这个人好不好呢?还是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呢?
其实,好不好总是有途径可以知道的,后来我建议这位女孩,去随便看一部关于人类的灾难片,尤其是会让人感动让人流泪的影片,你看他会不会无动于衷。如果他是无动于衷的这种人,那他的人心是比较可怕的,一个对人类的苦难无动于衷的人,一个对巨大的悲剧无动于衷的人,一个大家都能会潸然泪下的人,他却在那里哈哈大笑说大家都是傻子。那这样的人是很可怕的,这种人真是麻木不仁,后来这位女孩告诉我说,看来是我错了,他不值得我去爱,因为他确实是一个麻木不仁的人。
她对我表示了感谢,说这样看人真的很准,我后来一想,这也就是古人的一种理论,一个人如果说很冷漠的话,很缺乏同情心的话,那是可怕的,这种人还是远离他比较好,也是不值得女孩子付托终生的,因为一个不对别人有同情心的人,也一定最终会对他的女朋友,以及对他的老婆是没有什么同情心的。
但是,偏偏有一个反传统的非理性主义的人叫尼采,他说不对,同情心使人软弱,同情心的危害有两条。尼采认为人的同情心是有坏处的,他的观点是:
第一,同情已经使人丧失了培养自己坚强灵魂的机会,一个人摔倒了,他应该自己爬起来,你去把他扶起来了,他怎么培养自己坚强的灵魂?有谁见过苍天的大树是在温室里培养出来的吗?
所以,尼采认为造就一个坚强不屈的灵魂,就必须打击他,对他冷嘲热讽,让他自己能爬起来,而人在这种冷嘲热讽当中,锻炼了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抗打击的灵魂。
同情心的第二个坏处是,你在同情别人的时候,你是很痛苦的,被同情的人反而不痛苦,因为你会想起你也摔过跤,当时有人扶你很感动,摔跤的时候很痛苦,他说你原本可以不去回忆你当年的那份痛苦,别人的同情引起了你的痛苦,所以,你不需要别人对你的同情,而别人也更不需要你的同情。
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同情心是人性最大的危害,他讲的这个逻辑也比较奇怪,好像还真有点那么道理在里面,“英雄的道德”和“奴隶的道德”,同情心培养奴隶,而如果要塑造英雄道德的话,是不需要同情心的。
但是,我们也知道尼采的人生,尤其是他的爱情悲剧,也证明了尼采的逻辑是错的。你比如说,他当时有一句臭名昭著的话,他认为男性对女性的同情心,恰恰是让女性成不了超人的。让女性变了弱者的一个理由,当然是他在他的书中有一位老妇人说,“你要走向女人吗?请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他认为作为鞭子的抽打,恰恰能够造就女性。
但是,我们知道尼采这样的一个逻辑,使得他在他自己的爱情生活当中,也遭遇了巨大的不幸。当时他很喜欢很钟情于一个荷兰籍的女同学莎乐美,她向人家求婚,结果人家很刻薄地回绝他了,所以,他从此之后再也不谈恋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