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养与教育

教养与教育

作者: 汇建商学院T | 来源:发表于2018-01-06 14:21 被阅读0次

    教养与教育,“教”人成才,“育”人成材

    教养与教育是两个不同概念,前者关注人品的修养和人格的完善,后者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对这区别,并非人人都有自觉意识。

    英文里有几个很有意思的词,文化、教养、教育。文化来自教养和教育,缺一不可。英文里的文化与教养关系更近,二者的词源学本义都是耕种。教育虽然殊途同归,但受过很好教育的人,不一定有很好的教养,也就谈不上真有文化。

    例如一些政府官员,受过大学教育,有体面的职业,可是却在办公时间上网游玩,甚至在网上造谣生事、恶语伤人。这种看似衣冠楚楚的官员,暗地里却是网络流氓,展示了人格的分裂,也即教养和教育的分裂。

    说到衣冠,另有一些人很注意彰显自己的教养,我且举个例子。

    异国物语

    20年前我还在求学,有机会到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学习。与我同行的是个非洲留学生,黑人,他的家庭在西非海岸拥有一个大种植园。

    我信奉入乡随俗,穿得像美国人一样的便装,而这位非洲同学却西装革履,头发也抹得油亮发光,俨然是华尔街白领。当我们一同出街闲逛时,一身便装与一身西装在一起比较别扭。

    我有次忍不住了,问他:你可以不穿西装吗?不料这位同学的回答竟让我吃了一惊:我要穿得像绅士。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他有意要与美国黑人区别开来,用一身西装来表示自己不是纽约的街头文化,他非常在意给人的印象,在意自己的身份,不愿被人小瞧。

    用学者的话来说,衣冠是人的符号,而关于衣冠的意识,其实也是关于自我修养的意识,是用符号来表示自己的身份。

    一种自觉的人生态度,一种关于行为规范之严谨而认真的自觉意识,是为人修养的一部分。一个字的写法,也许是件小事,很多人并不在乎,可是也有不少人在乎这类细微末节,而人的修养也正是从细微处显示出来。

    这就像穿什么衣服,与学校教育无关,是个人和家庭教养的潜移默化,属于“昔孟母,择邻处”的问题,属于教养的一部分。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有个中国馆,馆长是洋人,我同他通过电话,他的英文带着很重的欧洲口音。

    这位馆长是中国画专家,他用英文写过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书,名为“笔耕”,指中国古代画家以笔为犁,将自然山水耕作成人文山水,将荒野之景,耕作为艺术之境,并在这境中注入文人画家的人文之意,于是这山水画便有了“意境”。

    将西方的风景画理念同中国的山水画理念贯通了起来,使风景得以展示人文修养,并以此而将文人画与工匠画区分了开来。

    这区分也是修养和教育的不同。通常所说的教育,是在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以便今后能在人世社会谋求生存。说白了,就是靠一技之长而求职谋生,这与个人修养和教养不是一回事,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

    伯乐难寻

    我当年勤工俭学,周末到唐人街的一所中文学校教华裔孩子画画。其中有个初中小女生画得很好,我总是鼓励她,希望她画得更好,而这孩子对学画也有很大兴趣。

    可是,到期末时她告诉我,下学期不来学画了,因为她妈妈说了:画画不能赚钱,明年不让她学了,她以后要学商科。看来,她妈妈将修养与教育当成一回事了。事实上,个人修养当然是不赚钱的,人品好并不能保证赚钱多。我疑心,古人说“无商不奸”,会不会是个暗示:商人缺乏教养。

    然而,古代商人却很有教养。自南宋以后,尤其是在明清时期,中国江南是商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艺术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而最有修养的文人也多出自那个地区。只不过,今人急功近利,蝇营狗苟,在浮躁的商业社会里,已顾不得人格和教养了,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儒雅的绅士。

    �'��7���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养与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wjy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