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能活100年,怎么能制定500年计划?”
“写出最好的歌,让大家传唱500年。”
他是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的第一位华人音乐家。
在长达62年的音乐创作中,他为我们留下了近千首歌曲。
当今世界哪里有华人,哪里就会响起他的旋律。
他就是一生苦难,73岁才大放异彩的西部歌王——王洛宾。
01
1913年,北京一个小小的四合院里。王洛宾出生在一个小职员家庭。
在父亲咿咿呀呀咿咿的胡琴声里,王洛宾渐渐长大,长成了一个不安分的孩子。胆子贼大,贼有主意。
1926年,13岁的王洛宾从家里偷了一点钱,加上自己积攒的零花钱,一个人坐着火车跑去了东北,想从那里去苏联学习音乐。
在东北,王洛宾没有找到去苏联的路。钱快要花完的时候,他灰溜溜地回到了北京。从此灰溜溜地做好孩子,灰溜溜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931年,18岁的王洛宾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跟随一名俄罗斯女人学习西洋音乐。
女人自称是沙皇的小姑母。沙皇被推翻后,她一路流亡到了北京。
想去苏联学音乐,未成。五年后,苏联把沙皇的小姑母送到了他面前。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念念不忘,终有回响吧。
02
1936年,因为交不起学费,王洛宾辍学了。
辍学后的王洛宾,在西直门外的扶轮中学谋到了一个音乐教员的职位。
在一场在赈灾义演上,王洛宾为一个跳芭蕾舞的姑娘伴唱。两颗年轻的心,萌动了爱情的种芽。
姑娘叫杜明远。两人举行了订婚仪式。姑娘的父亲为女儿改名洛珊,让二人以兄妹相待。先去西安,再投奔延安。
到了西安,洛珊改名罗珊。两人结为夫妻,开始了共同生活。
歌伴舞的结合,够温馨够浪漫。可生活从来都不是歌舞升平。
两人一路颠沛流离,从西安辗转到了兰州,又从兰州流浪到了西宁。
在西宁总算暂时安顿下来。罗珊在一所女子师范学校任美术教师。王洛宾则继续奔波在外,收集整理和创作西域民歌。
两地分居让王洛宾思恋成痴,他为罗珊写了一首情歌:半个月亮爬上来,依拉拉爬上来。照在我姑娘的梳妆台,依拉拉梳妆台。请你把那纱窗打开,再把那葡萄摘一朵,轻轻地扔下来。……
思念再真,情歌再美,都不如你在我身边。
没有电灯,没有音乐,没有芭蕾舞,无人问她粥可温,无人陪她立黄昏。罗珊开始使性子,闹情绪,要到兰州看病。
到了兰州后,罗珊无论如何都不肯再回西宁。王洛宾的婚姻亮起了红灯,警报呜呜地响个不停。
“爱情是信仰,音乐是宗教”。信仰岌岌可危的时候,王洛宾选择了音乐,用音乐对冲信仰的危机。
他独自回到了西宁,继续民歌创作。
03
人生不过得失二字,有得必有失,有失就有得。得时莫得意,失时莫失意。
1939年,著名电影人郑君里来青海拍摄纪录片《祖国万岁》。王洛宾应邀进了摄制组,驻扎在青海湖畔金银滩草原上的千户长同曲乎家。
为了拍摄某个牧羊场面,千户长的三女儿萨耶卓玛被选为牧羊女。王洛宾则穿上藏袍,扮演为卓玛赶羊的帮工。
王洛宾挥鞭子赶羊的时候,不小心抽到了卓玛的马屁股。马儿受到惊吓猛跑起来,卓玛惊呼着回头看了王洛宾一眼,似有嗔怪之意。
王洛宾痴痴地望着夕阳下卓玛俊美的脸庞,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三天后,拍摄工作结束了。返程的前夜,王洛宾向卓玛辞行。走到卓玛的帐篷前,发现她已和远方天际的白云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怅然若失的王洛宾,在归程的驼峰上,写了这首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篷,都要回头留恋的张望,她那粉红的小脸好象红太阳,她那活泼动人的眼睛,好象晚上明媚的月亮,我愿抛弃那财产跟她去放羊,每天看着那粉红的小脸,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1941年,王洛宾与罗姗解除了婚约。
04
短短两年时间,连续被两个女人抛弃,王洛宾还能再倒霉些吗?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倒霉之后多半还会更倒霉。
同年3月,王洛宾被国民党兰州军统特务以“通共嫌疑罪”逮捕,关押在兰州城北的大沙沟监狱。
苦狱三年,1944年5月,王洛宾出狱了。把他从监狱里捞出来的人,是国民党高官马步芳。
马步芳欣赏王洛宾的音乐才华,先提携他为音乐教官,后又提升至文化高参。
一身国民党军装,让王洛宾倒霉的人生迎来了短暂的幸福和平静,也给他的后半生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和艰辛。
1945年,32岁的王洛宾又一次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新娘子叫黄玉兰,是某家医院的助产士,出生于名医之家。
王洛宾沉浸在家庭的温暖中,他为妻子取了一个新的名字:黄静。
1949年7月,36岁的王洛宾随王震大军凯歌进新疆,踌躇满志欲大展拳脚。
命运却不肯配合,再次给了王洛宾一记重拳。
1950年春天,因为和马步芳的那段渊缘,王洛宾在西宁的家被查抄了。
王洛宾给新疆军区递交了一封辞职信,彻底离开了大西北,举家迁到了北京。只是北京的日子也不安宁。
1951年,新疆军区保卫部的干部赶到北京,将正在北京八中上课的王洛宾抓走,押上了西行的火车。
得知消息的黄静,一句话都说不出来,静静地看着床旁哭作一团的三个年幼的儿子。一个多月后,黄静离开了人世……
05
1952年,王洛宾被判处劳役两年,第二次入狱。
这一次救他的是南疆军区的政委、独臂将军左齐。理由很简单:喜欢他的《达坂城的姑娘》。左齐把王洛宾带到了南疆,在军区文工团监督使用。
和监狱比起来,生活环境宽松了很多。王洛宾得以到和田、喀什等地采风,创作了大合唱《英雄的骆驼队》,获得全区军汇演二等奖。
1954年,王洛宾恢复了军籍。他把三个儿子接到了新疆,申请了房子,购买了锅碗瓢盆,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创作音乐,生活渐渐有了烟火气。
哪知风云又变。1960年,王洛宾第三次入狱。
他为音乐剧《步步紧紧跟毛主席》创作的主题歌《萨拉姆,毛主席》,听上去像是“杀了毛主席”。(萨拉姆,是维吾尔语,衷心祝福的意思)
因音乐而得救,因音乐而入狱。成也音乐,败也音乐。
接二连三地入狱,苦难仿佛没有尽头。王洛宾活不下去了,外出干活的时候,他藏了一根绳子,寻找着走向自由的机会。
即将拥抱死神的时候,他想起了刚刚入狱时,他戴罪上音乐课,一位叫阿娜汗的维吾尔姑娘悄悄塞给他的两个苹果。
他改变了念头,与死神擦肩而过。
“即使身陷囹圄,我也胸怀坦荡,过着快乐的日子,写我大我的情歌,谱我美丽的囚犯歌,用歌声迎接一切苦难。”
每天两个窝窝头,王洛宾舍不得吃,省下一个,送给同监的少数民族老人、青年,请他们演唱民族歌曲。
1975年,62岁的王洛宾走出了监狱大门。
06
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
1981年,新疆军区召开平反大会,为王洛宾恢复名誉。
公平和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73岁的时候,王洛宾迎来了属于他的公平和正义。
1986年11月,新疆军区政治部、新疆音乐家协会为他联合举办《人民音乐家王洛宾作品音乐会》,首次向全社会介绍他的音乐作品,授予他“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1994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
1996年3月14日,王洛宾因胆囊癌在乌鲁木齐总医院去世,享年83岁。
1997年12月,一场名为《新世纪之音》的广场音乐会,在台湾省台北市举行,世界著名歌唱家多明戈、卡雷拉斯和黛安娜•罗丝,联袂演唱了《在那遥远的地方》。
他承受了世间最痛的伤害,却留给人间最美的歌曲。
众生皆苦。愿我们都能唱出自己的歌声,用它迎接人生的一切苦难,始终过快乐的日子。
网友评论